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热谈“两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16:01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成川

  作为中国特定政治季节的全国“两会”正如期而至。它虽是例会,但仍然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意义。有如太阳每天升起,但每天都不一样。因应着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我们对于“两会”,自然抱有种种新的期待。

最新而且最深刻的变动,首先表现于教育领域。我们注意到,教育政策正在调整之中,力度之大,为近年所罕见。总的趋向是通过投入结构的变革,使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此举持之以恒,教育公平当有实质进展。这是令人鼓舞的。更令人鼓舞的,则在于教育问题
已成全民关注的焦点。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联合推出的“两会民意调查”表明,截至3月2日晨,选择“关注教育乱收费,警惕教育腐败,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受访公民达64.1%,于40个选项中名列前茅。公众显然希望在“两会”上看到解决教育问题的破冰之举。在“三农”问题、农村征地问题、城市拆迁问题相继引发大讨论,由此进入最高决策视野,可望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作为百年大计的教育,也到转型临界点了。教育投入是政府的法定义务,这方面过去做得不尽如人意,历年教育开支只占国民生产总值3%左右,远远没有达到法定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教育频道的联合调查显示,75.3%的受访公民认为国家财政应增加教育投入。希望人大代表认真考察教育工作,争取首先在教育投入方面有较大起色。

经济领域最新而且最深刻的变动,集中表现为“非公经济36条”即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现在中央政府积极清除限制非公资本市场准入的体制壁垒,为非公资本落实国民待遇,这当然是非公经济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胜利。对其积极意义及宏大前景,我们有着充分的估计。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垄断产业向非公经济开放,如果不能保证准入环节的公平和有效监督,势必加剧已为公众深切关注的国有资产流失,从而为不正当暴富提供新的合法空间。另一方面,既然非公经济进入垄断产业,非公经济从此不单向社会提供私人品而且向社会提供公共品,那么理所当然,如何协调公共利益与非公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如何协调产业利益集团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这种现代政治条件下必然发生的问题,将来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这个问题,也应是“两会”的重要议题,以求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社会领域最新而且最深刻的变动,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其标志之一或许可以归结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由副部级升格为正部级单位。这个变动主要不是机构变动,而主要意味着安全监察升级,主要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国民生命权重视的提高。温家宝总理选择去河南上蔡与艾滋病感染者共度春节,也宣示着同样的意义。中国当然需要发展经济,但发展经济不能以过量的生命为代价,否则不免本末倒置。因此我们期望“两会”在这方面也有所建树,尤其期望人大代表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国民的生命权,并通过立法,确保对劳动者的安全投资足额落实。

我们还注意到国家统一的呼声和此次人代会审议反分裂国家法的议程。反对分裂,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将反对分裂国家行为纳入立法程序,使之成为促进国家统一的共同意志,这既体现了祖国坚定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主张,也有利于遏止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进程。“两会”在这方面自应有所献策,以符国人殷殷之望。

从教育到经济到社会到国家统一,对于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对于这个正处于转轨关键时刻、正在建构和谐社会的大国来说,值得密切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实在过于纷繁。最近有专家建议全国人大会议应每年召集两次,这或许不无道理。会期如何改革尚待讨论,但与会代表和与会委员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则是无可争辩的。我们期待着与会代表和与会委员以更强烈的使命感、更高涨的热情、更旺盛的精力、更科学的心智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之中,使今年的“两会”、使每年的“两会”都有最好的收获。预祝“两会”圆满成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