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们带着热情去贵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05:18 济南时报

  “我们是恋人,所以应在同一个地方,吃同样的苦,享同样的福。但这次不一样,我们要一同做件有意义的事。”昨天,魏超、陆美琴这对支教情侣向本报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魏超 陆美琴

  因为相爱,所以同行

  魏超、陆美琴既是江苏同乡又是同学,2001年,他们俩一同走出了中国矿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校门,毕业后,又一起来济南工作。

  说起报名支教志愿者的事,魏超有些羞涩:“在看到《济南时报》招募志愿者的报道后,我立刻有了报名的念头。跟女友陆美琴‘汇报’时,她惊讶地张大了嘴。但是,当陆美琴弄明白了支教是怎么一回事儿时,她反而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

  事实确实如此,报名后,陆美琴每天都给记者打电话,询问自己是否入选。“我很喜欢小孩,也非常希望能做一名教师。突然知道魏超的打算时,是有点惊讶,但当意识到支教贫困山区的意义后,我真的很兴奋,甚至做梦都梦见了自己给孩子们上课。”

  报名支教,从想法变成现实的时间虽然很短,但魏超认为这并不是盲目的,因为做一名教师一直是他和女友的梦想,更何况是到最需要教育的贵州山区去。魏超说:“一想到这件事,我就会激动半天,报名后我经常跟她讨论去了之后该做点儿什么?想达到什么目标?可以说我们很迫切。”

  魏超第一次打电话联系本报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记者问“你跟女友商量好了吗”时,魏超说:“她还不知道,是我个人的想法。”

  “那她会不会不同意?”

  “绝对不会,我相信我们的感情,她一定会跟我一起去的!”他不假思索地说。

  这段对话给记者最初的感觉是:他肯定没戏。但就是这样一个“挺悬”的事却最终变成了现实,在为他们的行为感动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爱情力量。

  “我们的爱情能经受住考验,这次去贵州支教一年,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因为能在那样的条件下相互帮助,相信我们能够彼此托付一生了。”记者注意到,魏超说话时,陆美琴笑得很甜。

  魏超在一家医疗设备公司工作,收入还不错,而陆美琴则在一家灯具市场有了自己的位置。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到贵州支教,魏超和陆美琴分别辞掉了各自的工作,这对情侣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在得知了两人辞掉工作的举动后,记者有些不安地问道:“这样做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他们说:“工作可以再找,钱可以晚一年再赚,但这样有意义的事不是年年有。所以,为了支教,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我们绝不后悔。”

  魏超告诉记者,当他俩把要去贵州的情况告诉父母时,开始,双方家长都不赞同,但在两人的“车轮攻势”下,老人们最终让步了,因为他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做点事儿,更何况这又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采访中,魏超的话不多,他只是说要把自己的电脑带到贵州去,“我清楚那里不可能上网,但我想让山区的孩子接触一下电脑,了解一些现代科技知识”。

  “我是学声乐的,我希望自己把音乐带给山里的孩子们,让他们了解音乐、欣赏音乐。”闫宁说,“就像夜莺一样,大山深处或许是最适合我唱歌的地方”。

  闫宁

  到山里唱最美的歌

  闫宁,济南人,山东省教育学院2003级音乐系本科学生,是第一批赴贵州支教活动的志愿者之一。

  由于家中常年订阅《济南时报》,闫宁很早便知道了徐本禹。从第一次看到关于徐本禹的故事开始,她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报纸上找有关报道。“看到第一篇报道,我很感动。看到要招募志愿者去贵州支教,似乎只是在一瞬间,我就确信:我要报名,我能去,我要去帮助那些孩子们。”

  闫宁说,她以前也看到过招募志愿者支教的活动,但是,自己一直没有这种想法,而这次似乎是一种缘分。当问到如果选不上怎么办时,她很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担心过,我只想我一定能去,如果只选一个人,那个人肯定会是我。”

  闫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都很疼爱她,她一直生活在这种爱与被爱的环境中。在看到那些贫困孩子的照片时,她感动了,她说:“我从来没有见到那种贫困,所以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我立刻就来报名了。”闫宁的父亲说:“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都很支持她。她一直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应该通过这次支教活动出去锻炼一下,培养一下吃苦的精神,这对她以后的发展会有帮助。那里肯定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是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他们支教人员一起配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且有《济南时报》、有团省委、有我们山东的热心人民的支持,我相信闫宁一定能够胜任她的工作。”

  闫宁在老师眼里是一个好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但是,在老师们看来,音乐系的学生可能不太能吃苦,所以在闫宁向孙蕾老师征求意见时,老师劝她要考虑全面,但是闫宁坚决的态度、深刻的见解使老师很受感动。孙老师说:“我们都了解一些徐本禹的事迹,我们也很受感动,并打算开学后在学校里发起向徐本禹学习的活动教育,但想不到没开学闫宁就已经报名了,并且是自愿的,完全不同于那种经过发动的支教活动,所以,闫宁是我们学校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孙老师还说,院里对这件事情很支持,希望闫宁能够有出色表现,为学校争得荣誉。

  在众多报名的志愿者中,王震的报名理由很简单: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在趁自己年轻时为西部的穷孩子做点事。

  王震

  去贵州,我责无旁贷

  王震,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2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众多的报名志愿者中,王震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要求最强烈、态度最坚决的报名者之一。说也凑巧,他近期正在《济南时报》实习,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徐本禹的事迹,王震深为感动!特别是一位不留姓名的老大娘两次来到报社捐款,更让他感觉到,“去贵州支教,作为年轻人,我责无旁贷!”

  王震自己说,他一直走着和别人一样的路子,从小学到中学又到大学。这样的生活平凡并没让他平庸,他说:“我想,我该做点事了!”

  他还坚信那首诗“生活在远方”,一直以来,他都对远方充满了向往,而在《济南时报》实习期间,每篇感人的报道都深深震动了他,“我要去贵州!”——这是他第一次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许考虑得不充分的,但他说自己绝不会半途而废。

  王震的父母是本分农民,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举动不很理解,幸好他的叔叔很支持,叔叔劝他父母说:“孩子毕竟已经长大,应该决定自己的路。”

  目前家里最担心的是王震的学业,因为大家都希望他考研,支教可能会把这一计划推迟,一年后的考研、就业形势都很难预料,但王震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得有失,如果总是畏首畏尾,那什么事都干不成!而且在这一年中,或许可以提升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如果能胜任教师工作,教一群孩子,那不正是好男儿要做的事吗?徐本禹在那里一呆就是两年,放弃的东西更多!他可以我怎么就不可以?”

  采写:实习生 梁新荣 王晓红 记 者 于晓朋 赵京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