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乡分治当休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06:25 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近两天,代表们热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他们说,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农业支持工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农业对工业化的“有形”贡献超过1万亿元

  农业——工业的“母亲”。正是依靠农业“乳汁”的哺育,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有关方面的测算,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我国农业对工业化的“有形”贡献超过1万亿元。农业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的却很少。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表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不能简单地把这种贡献看作是国家对农业的“欠账”,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在极为薄弱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农业的积累和支持。

  工业反哺农业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才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2004年农民增收,是政策增收、涨价增收、打工增收。然而,代表们在谈及“三农”问题时,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冷静的思考:

  2005年虽然也有政府财力的支持,但要想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有大的增加,难度较大。粮食价格也不可能像去年那样上涨。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

  2004年的各项财政政策因素的直接增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抵消掉了。今年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工资低,农民不愿干;技术要求高,农民干不了;劳动条件差,农民不想干。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经济学家林兆木代表说,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三农”问题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并没有解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农业养育了工业几十年,现在该是工业回报农业的时候了。

  代表们提出,以工促农,实质就是要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以城带乡,实质就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让广大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这才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统筹城乡发展

  要形成社会共识,掌握资源分配的部门要从思想观念上有重大的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史和平说,“三农”问题要靠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解决,这是一条基本经验。中央一号文件透出的信息正是: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让大量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施惠农业和农村,通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力促农民增收。有了这一保障,我国才能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最终解决好“三农”问题。

  一些代表还提出,城乡统筹,主要的不是农业部门的统筹,而是要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尤其是掌握资源分配的部门要从思想观念上有一个重大的变化。

  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是农村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它所蕴含的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根本要求。

  农业税免征后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正是我国政府部门下一步需要仔细谋划的一盘棋

  “算国家大账,农民从整体上受益匪浅。不过,单就只靠种田的农民来说,增收幅度并不大。”山东代表团刘维志代表说。国家免征农业税,的确是为农民减轻了负担,为农业减轻了压力,但农民依然面临着孩子上学难,病人看病难,城乡存在巨大差距等众多困难。

  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财政反哺农民的发展阶段,这也正是解决“三农”的大好时期。最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标,有赖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即把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而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经营。这也正是我国政府部门下一步需要仔细谋划的一盘棋。

  新闻链接

  支农:今年农民人平得实惠至少222元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各级财政支农总量将超过2000亿元,这一数字摊到9亿农民身上,每个人得到的实惠至少为222元。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惠农政策在只增不减的同时,具体的操作取向上又显现出许多新“亮点”:培训10万科技示范户,用先进农业科技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各级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以不低于70%的幅度向农村倾斜;250万农民工将得到培训,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大;培育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点。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权威人士指出,今年惠农政策的新亮点不仅体现了中央惠及“三农”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也彰显出政府在建立农村“造血”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的新探索。

  短评

  把农村和城市合成一个整体

  “三农”,两会的一个老热点。今年在代表和委员们的口中,却谈出了更多的新意:不是简单地说粮价,不是单纯地话增收,而是把农村和城市合成了一个整体。

  曾几何时,招工、上学、入托、就医,甚至喝水、吃饭,城市人和农民都存在着种种的差距,农村和城市之间有着分明的界线。而今天,是我们需要和这种城乡分治说再见的时候了。工业“长大成人”,不能再无休止地吸吮农业的“乳汁”。城市化飞速发展,我们不能把农村人拒之大门之外。共享发展成果,这既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个“促”和“带”,不是施舍,而是应该的回报;认识到,受财力所限,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规模;认识到,在实际的落实中还需要克服种种的障碍。不是现在还有人提出,限制农民工进城吗?认识到这些,我们的脚步就会迈得更加扎实。

  农民、农民工、市民,这一角色的转变,折射出中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个历史性的大转折,预示着延续了几千年、议论了几十年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体的开始。

  均据新华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