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文气息吸引民工流向长三角(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0:14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梁健中 熊剑峰

  前昨两天,本报“关注招工难”系列报道先后透视了珠三角地区出现的结构性民工短缺及其成因。与此同时,本报另一组记者在长三角地区了解到,一拨又一拨的民工正搭乘火车、汽车涌向南京、上海、杭州、苏州、温州等地的职业介绍所,这些城市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民工潮”。而令人意外的是,记者在华东地区最大的民工就业市场———南京安德门市场采访时发现,东莞和番禺的一些电子厂已经开始北上长三角地区“抢”民工。今天,我们将从南京、苏州、杭州三个城市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反思为何出现民工从珠三角流向长三角的趋势。

  民工由珠三角转投长三角

  不少曾在珠三角打工的农民工如今开始流向长三角?记者在浙江省采访时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事实———

  2月14日年初六,浙江省率先开门的温州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就迎来了7000多名求职民工,据该中心主任季建设介绍,这与去年春节温州民工流的不温不火形成巨大反差,今年节后的“民工潮”又早又猛。在杭州,外来劳动力市场开门的前一天,市场周围就已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据浙江省就业管理服务局统计,春节后两周内,来浙民工已达到了13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两成,日均约6.5万民工到浙江各地寻找工作,而其中不少是曾在珠三角打工而今转战到浙江的民工。

  珠三角企业北上抢工未必如愿

  为了解开民工如今是否偏爱长三角的疑问,2月25日,记者来到了江苏省会南京。这一天,南京的天气一扫元宵节以来的连日阴雨连绵,劳务市场也是“艳阳高照”,出现了民工求职高峰。在华东地区最大的民工就业市场———安德门市场,全天进场民工4000多人,其中许多是春节后第一次进城求职的新民工。当天早晨,市场总经理李怀仁应对的第一笔业务就是东莞虎门镇和番禺大石镇两家电子企业要招500名操作工。李经理表示,没想到珠三角的一些企业主动北上“抢”民工来了,不过,这些主动北上招工的企业能否如愿还是未知数,因为南京本地的电子企业也需要大量的熟练操作工。

  在苏州,市区内的9个公益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元宵节后相继为进城农民举办了多场免费招聘专场,吸引了万余名农民工应聘。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城西职业介绍所所长郭云理介绍,节后苏州新增民工3万多人,其中近10%是原来在珠三角打工的民工。往年没有这种现象,从去年开始,有珠三角打工的民工流向苏州,并且呈增长趋势。

  “民工流”长三角升珠三角降

  与此同时,向长三角输送民工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的南京长途汽车总站涌满了背着行李的民工,该站负责人赵根华2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节后南京长途汽车总站民工流超过20万人次,高峰时每日民工流超过3万人次。民工多来自安徽、苏北和河南,其中90%以上是流向沪宁线苏(州)、(无)锡、常(州)和温州、
人文气息吸引民工流向长三角(图)
杭州。他预计春运期间来长三角的外来务工者将超过80万人。

  据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蚌埠铁路分局日前发布的信息,由于今年一些利农政策出台,民工流动总量增幅可能减缓,但沪苏浙方向的客流却保持增长势头。今年春运涌向长三角的安徽民工,有望首次超过珠三角,改变了近10年的局面。

  在全国最大民工输出地之一的阜阳,据铁路部门预计,2005年春运期间,该站预计发送旅客149.3万人。其中上海方向61.4万人,同比增长14.2%;杭甬方向19万人,同比增长24%;而广东方向仅有27.4万人,同比下降20%。春运增加临时列车39对,其中广州方向7对;上海、上海西、杭州东、温州等方向达27对。对比中明显可以看到,民工去长三角的比去珠三角人多。蚌埠站预计发送旅客72.3万人,其中上海方向34.5万人,与去年同比增加20%;广州方向4.3万人,与去年同比下降10%。

  种种数据表明,农民工如今已经更加青睐长三角,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记者下面将通过南京、杭州和苏州对待外来工的一些措施为你寻找答案。

  图:在南京安德门市场,每天都有大量民工来此求职。梁健中 熊剑峰/摄

  (夏天/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