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徐本禹:感动中国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03:28 济南时报

  3月5日下午,当本报记者抵达大水乡大石小学的时候,徐本禹仍在从武汉到贵阳的火车上。电话里他说,“现在已经进贵阳了,下火车后我立马往大水乡赶,估计晚上9点钟左右我们可以见面。”

  徐本禹到武汉是因为武汉方面将他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志愿者,作为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徐本禹受邀前去领奖。

  成名之前

  徐本禹在猫场镇狗吊岩支教的时候,一切都没有发生,陪伴他的只有懵懂无知的孩子和夜晚亮得出奇的星星。

  通过多次媒体报道我们已经知道,徐本禹到狗吊岩纯粹是为了那里在岩洞里上课的孩子们,因为那些孩子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所以他宁愿不读研究生,也要到狗吊岩支教,他承诺要在那里呆满两年,要让孩子们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但是当地镇政府的领导并没有把徐本禹的到来看作什么重要的事请,他们不拒绝他,也不对他过分热情。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徐本禹是没有任何报酬的。

  忍受着巨大困难和孤独的徐本禹后来被贵州都市报记者发现了,这位记者采访后在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社会上太多的关注,但引起了贵州团省委的重视,在他们的过问下,徐本禹被纳入贵州志愿者接力计划,结束了无报酬支教的时期。

  关键人物

  应该说,把徐本禹推上了公众关注中心舞台的,有一个至为关键的人物,那就是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

  “如果没有沈义勇,徐本禹今天就不会取得如此轰动,更不会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人这样评价沈义勇的功绩。

  “2003年我到贵阳去办事,看到了关于徐本禹的报道,当时我以为他是在作秀,并没有在意。2004年2月份,大方团县委到贵阳去接徐本禹,到我那里借车,于是我就陪着他们到了贵阳。见到刚作完报告的徐本禹后,我很快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我觉得徐本禹是个很老实、很本分的人。当时我就产生了请他到大水乡支教的想法。”沈义勇告诉记者。

  相比起狗吊岩来说,大水乡的大石村更为贫穷,村里的小学更加破烂。在那里参观后,徐本禹陷入了去留两难的境地。2004年暑假,徐本禹没有回山东,也没有回武汉,而是留在大水乡进行社会调研。

  深深被当地的贫穷困扰着的徐本禹给大学领导写了两封信。不久,学校的领导来了,考察之后,他们认为,徐本禹应该留在大水乡,大水乡更穷,更需要帮助,而且乡里的领导支持他,可以更好地实现支教的价值。

  巨大影响

  元宵节前,贵州省教育厅召开了一个“关于大水乡教育发展论证会”,论证会后,该省拨款100万元,专项用于大水乡的教育发展。在这次论证会上,贵州省教育厅提出,要在大水乡建立寄宿制初中,要重点考虑公派老师,要免除贫困生的学杂费,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总之,要在2至3年内让大水乡教育出现一个全新的面貌。应该说,这都是徐本禹带来的效应。”

  同时,记者当日下午在大石小学参观的时候看到,当地一座二层楼房已经拔地而起,今年4月份可能就会竣工。修建这座小学的费用,基本上也是徐本禹吸引来的。

  3月4日下午,在本报记者抵达大石村之前,上海新民晚报的记者陪同赞助商先期赶到了大石,他们带来了3套卫星接收器和12台电视机,同时送来了200多套学生用品。大批大批的捐助品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向大水乡。

  未来规划

  徐本禹去北京参加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的时候,是沈义勇陪他一起去的。后来在贵州毕节地区做报告的时候,徐本禹一直穿着领奖时的那一身衣服。“后来我去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连同鞋,可是忘了买皮带。后来有一次做报告时,徐本禹就穿着我给他买的那一身衣服去了,邀请他的人先给他买了一条皮带。我说,总得换换衣服,总得有一个新的形象嘛。”沈义勇认为。

  但徐本禹本人显然还没有适应新的角色,也没有对以后的路做太多的考虑。“我8月份就要回学校读研究生,现在我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志愿者问题,如何让志愿者延续下去,让这里的孩子持续地得到良好教育,是我考虑最多的。”

  (本报特派记者 赵京桥发自贵州)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