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解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06:38 成都日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温家宝在谈到2005年工作总体部署时说,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2004年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过去一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集中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解读 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圣明代表的关注。 在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了将近一半。杨圣明代表说,和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效益比较低,产业链也比较短,带动效应比较差。 杨圣明说,大量的投资,过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造成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代价大。我们的加工贸易缺少“芯”。我们与其说是靠贸易赚外国人的钱,不如说是靠廉价劳动力赚钱。这是不可持久的,在一些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已经敲响了警钟。 去年,我们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1.15万亿美元,但是境外投资只有300多亿美元。杨圣明代表说,发达国家如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总量的3倍,在欧洲国家可以达到5倍。他们更多的赚的是对外投资的钱。但是,在我们国家这个关系却颠倒过来。我们需要补长对外投资的“短腿”。 2004年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是: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主要是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控制投资需求膨胀,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依法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7.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减缓。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新开工10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800亿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 ━━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农村税费改革进入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到29个省(区、市)。 ━━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987亿元,投入国债资金147亿元。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1410个县级和250个省、市(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290所紧急救援中心陆续开工。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央财政全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增长18.1%。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2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90万。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已基本偿还。全面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已偿还历年拖欠工资332亿元。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继续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管理体制。 政府工作六点体会 2004年,我们不仅大步推进各项事业,而且在丰富的实践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各级政府增强了贯彻中央决策和部署的自觉性,提高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推动发展的认识和能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关键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方向、重点、时机和力度,改进调控方式方法,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根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必须坚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自觉遵循客观规律。 ━━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执政为民,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总结2004年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有所缓解,但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还有可能反弹;煤电油运仍相当紧张;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二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突出。一些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主要是:就业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很突出。 坦承政府工作中存在缺点 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滞后,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有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较严重。 2005 今年工作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搞好宏观调控。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把深化改革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问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是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今年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解读1 “七增”和“五减” 翻看32页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对2005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中,提到了“七增”“五减”总计12项令人关注的项目,吸引了代表委员们的眼球。 “七增”项目分别是: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 ———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 ———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比上年增加26亿元; ———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国务院决定2005年安排30亿元建设资金,支持国有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地方和企业也要增加安全生产投入。 “五减”项目分别是: ———财政预算赤字比上年减少198亿元; ———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减少300亿元; ———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2006年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关税要降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水平,取消大多数非关税措施; ———从2005年开始,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增的是收益和速度,减的是负担,无论增与减,都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对上述项目给予积极评价。 解读2 新增就业900万人并不轻松 在宏观经济的几项指标中,就业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一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代表们认为,虽然去年超额完成了就业目标,但是今年的900万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 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指标 国债减发300亿元,实行双稳健的调控政策。根据专家的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略有放缓,这对于靠增长拉动的就业而言,实现目标带来了难度。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渐下降。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增加100万左右就业岗位。 不过,经济的增长趋势是好的,这为新增就业岗位创造了基本的条件。政策效应将在2005年逐步释放。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目标,但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起码要二十年才能较大程度缓解 目前,有1100万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高校毕业生等,1300万失业和下岗人员。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靠新增就业900万人显然是不够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将有4亿农民向城市转移。这更是一个隐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圣明代表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就业问题仍然是中国最大的问题,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中国的就业起码要20年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解决就业:“项目不是越大越好” 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中,投资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占国内生产总值4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到重大基础设施、大型工业项目上,吸纳就业量大的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不足。这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杨圣明代表提出,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关键要发展第三产业。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75%。而目前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很落后,占GDP的比重只有33%,发展潜力很大。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 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应有较快发展,但增长速度也要适当。经济大起或大落,都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改革开放,不利于社会稳定。中央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是为了使预期目标符合实际情况,既考虑需要,也考虑可能,兼顾了就业、物价等其他预期目标的要求。各地区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不要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解读 8%传递出的信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一速度,高于去年的预期指标7%,低于去年9.5%的实际增长,这一高一低传递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信号? 一个理智而积极的信号 7%的指标,已经连续几年。一些政协经济界的委员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翻两番,需要年均7.18%的增长速度。定7%,实际增速一般会略高于7%,可以保证翻两番的实现。 这些委员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8年至2001年增长速度为7.8%、7.1%、8.0%、7.5%。7%的目标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升温,当年增长了9.3%,2004年在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仍然增长了9.5%。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俞国生代表说,如果我们再定7%的话,就背离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了。确定为8%,是为了更客观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 一个稳妥的信号 俞国生说,政府仍然不希望给出追求高速度的信号。定得低一点,这是向社会表明,政府仍然着眼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圣明代表说,去年增长9.5%,夏季拉闸限电、冬季缺少取暖用煤,连老百姓最基本需求的能源都无法保障。过分追求速度,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根本跟不上。 为什么地方的指标超过了8% 一些人大代表说,现在,地方政府定的目标一般会在国家目标上加一个百分点:省里是9%,到地市就是10%,到县就是11%。这一方面说明各地的发展热情很高,值得高兴。但相互比速度、层层比速度,说明有一些地方的执政理念还没有真正转过来,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完全落实,值得警惕。 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今年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98亿元;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调控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企业优化信贷结构,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的贷款,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积极稳妥地处置各类金融隐患,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在讲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时,温家宝强调,继续把好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行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稳步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尤其是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性消费;引导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即期消费。 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把握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哄抬物价行为。 解读1 国债和财政赤字“双减”说明了什么? 根据安排,2005年长期建设国债由上年的1100亿元调减到800亿元;全年财政赤字由上年的3198亿元减少到3000亿元,净减少198亿元。 那么,这一指标变化中传递了哪些积极信号呢? “虽然今年财政赤字绝对数仍然保持在3000亿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加,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呈不断下降趋势。这种在传递松紧适度政策信号的同时求得渐趋中性的做法,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而且也是欧盟等国家在由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财政政策时的经验选择。”财政专家们如此予以评价。“‘双减’表明政府将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下‘真功夫’”。 “双减”明确表达了政府在完善财政增收节支机制方面的效率取向,即财政要注重做大经济和财政收入蛋糕,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打造节约型政府。 解读2 不能让公共事业价格上涨过快 去年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要实现这一目标,决不能让公共事业价格过快上涨。 截至去年年底,先后有26个省份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压力。一些人大代表提出,政府提价应当切实执行价格法的有关规定,防止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公益服务部门价格上涨过快。 解读3 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究竟算不算多? 我国外汇储备目前已达6000多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这么多外汇储备究竟算不算多?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 “外汇储备不能用‘多’和‘少’来简单回答,因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郭树清认为,作为国际收支的平衡项目,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而不是国家刻意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在国际收支上的目标一直是基本平衡,略有节余。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增强国家清偿能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币信誉,降低改革的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当然,外汇储备规模过度增长,也不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且从总量上和结构上可能影响宏观调控效果。”郭树清强调,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均衡管理资本流动,积极建立起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解读4 积极财政政策微笑“淡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拟定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了198亿元。财政部提交的财政预算报告的数据也表明,今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去年的2.5%下降到2%,减低0.5个百分点。 随着稳健的财政政策登场,长达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也将微笑“淡出”。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功不可没,总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拉动了几万亿元的投资,每年拉动GDP增长1.5至2个百分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鉴于目前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有必要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根据预算安排,财政赤字确定为3000亿元,这也是连续两年赤字均为3198亿元的绝对额高位首次开始下降,这也标志着我国财政赤字将自此步入一个“下降通道”。 解读5 从关键词看今年的宏观调控 “三个更”内涵丰富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提出了搞好宏观调控的“三个更”: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宏观调控的这段表述,传递出内涵丰富的诸多信息。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早在2003年下半年,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这是一次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这段历史时,用了“加强宏观调控”这个表述,而在谈到今年的工作部署时,则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词之增,反映出宏观调控整体判断和思路的微妙变化。 “区别对待”和“有保有压” “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这是近两年宏观调控坚持的原则。政府工作报告在论及今年宏观调控要坚持的原则时,强调了“区别对待”,增加了“有保有压”。 事实上,“区别对待”和“有保有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区别对待”是总的要求,“有保有压”则是具体的举措。政府工作报告突出这一指导原则,预示着今年的宏观调控,在坚持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同时,对一些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行业和领域,将会进一步表现出灵活性。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宏观调控的一句引人注目的表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特别是近两年的宏观调控,我们深刻认识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机制离不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不能脱离市场机制。对经济生活实施宏观调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对资源进行再配置。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将使得资源的再配置更加富有效率。 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近两年的宏观调控中,政府在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同时,也使用了“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然而,行政手段毕竟是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过多、过频地运用行政手段,必将造成经济生活的波折。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今年的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表明中央对宏观调控方式、手段的认识正在进一步深化。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以及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抓紧制定若干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务求尽快取得新突破。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在专项规划指导下,继续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旅游、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既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要立足于现有企业基础,重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防止盲目铺新摊子。要从财税、金融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注重企业技术改造与企业改革结合。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现有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我国将在明年全部免征农业税 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 今年的5项具体措施: ———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 ———全部免征牧业税。 ———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 ———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 ——推进相关改革。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 解读 取消农业税 农业税是一种古老的税种,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66亿元,为我国建国以来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积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这意味着,2006年,中国农民将彻底和“皇粮国税”告别。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解读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应当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相应措施,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四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五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解读 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人类活动,特别是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树立环境有价、资源有价的观念,使企业自觉处理好贡献与补偿的关系,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加大环保监督和执法力度 要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大环保监督和执法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和草原建设,加强风沙源治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要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认真总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的经验。国家要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产业布局、人才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重点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研究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试点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和竞争力,也有利于支持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东部地区要在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等方面走在前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新形势切实做好对外开放工作 今年我国对外开放面临不少新情况。关税要降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水平,取消大多数非关税措施,进一步开放服务领域。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切实做好对外开放工作。 一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二要继续积极合理利用外资。 三要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要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各项工作。 用更大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今年要用更大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实现这一目标只是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巩固改革成果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走更长的路。必须抓紧研究解决税费改革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这是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艰巨的任务。同时,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继续推进。一要坚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二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三要加快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建立依法破产机制。四要深化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改革,推进邮政、铁路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推动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非公有制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安全、环保等规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这是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搞好股份制改革试点。推进政策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改革。积极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资本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化保险业改革,规范保险市场秩序。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推进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和规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级以下财政体制。搞好增值税转型试点,制定全面实施方案。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建立新形势下的全社会投资调控体系;规范政府投资的范围和行为;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从根本上改变投资决策失误而无人负责的状况。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深化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关系。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是继续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传销和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打击走私、偷逃骗税、洗钱等经济犯罪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解读1 政府投资责任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将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在政府投资中,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解读2 促进证券市场发展:94个字的大篇幅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94个字,对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提出具体要求。虽然仅仅94个字,但对促进发展资本市场来说,却是一个大篇幅。这也是近几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资本市场用的最大篇幅。94个字中,有着三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提出要继续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落实“国九条”已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扎扎实实落实好“国九条”,将成为政府2005年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第二个亮点:提出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这一说法也是在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没有的。要发展证券市场,必须要扎紧证券市场的“篱笆墙”,搞好制度建设。 第三个亮点:提出“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几年来,庄家操纵、券商挪用客户资产等违规违法案例在股市上举不胜举,不法者用尽手法掠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中小投资者维权成本高、收效微,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要加快科技改革和发展。今年要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继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 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今年要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要继续做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的试点。做好老龄人口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不懈地进行“扫黄”“打非”斗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筹办工作。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把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比上年增加26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今年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今后企业裁员将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抓紧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各地要加快建立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增加扶贫投入,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好受灾地区减免税收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等工作。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好政府立法工作,重点加强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应对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立法。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各级政府都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认真实施《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社会稳定的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机制。 解读 建设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中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基于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 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发生的多起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必须认真吸取这些惨痛的教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检查执法力度,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当前,要把煤矿安全作为突出任务,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国务院决定今年安排30亿元建设资金,支持国有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地方和企业也要增加安全生产投入。 政府要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要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步伐。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要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是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各级政府抓经济发展,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国务院颁布的依法行政纲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严格执行统计法。抓紧研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减少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认真贯彻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解读1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 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我国要建设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政府职能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目的。只有坚持执政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就是要求行政机关自觉运用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 解读2 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政府工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加强政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政府政风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必须坚持改进工作作风,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扩大公民、社会和舆论对政府的监督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的现象。强化行政问责制,对行政过错要依法追究。各部门都要加强内部管理,积极配合和支持审计、监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解读 行政问责制和政府公信力 非典危机过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2004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都成为目前问责处分的主要依据。 提高政府公信力就是要求政府部门认真接受群众、舆论和监察机关的监督,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执法公正、廉明。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当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 维护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维护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我们将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推动两岸直接“三通”。继续争取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只要是对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这次大会将要审议的《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充分体现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我们将与广大台湾同胞一道,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 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进一步提高施政能力。加强内地同香港、澳门在经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保障。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持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防卫作战能力。继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发展。圆满完成裁减军队员额20万的任务。推进军队后勤建设,增强保障能力。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提高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就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同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长期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是永远不称霸,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据新华社3月5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