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富人在社会公平上应该大有作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10:32 新华网 | ||||||||
作者:何勇海 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厉无畏日前透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将针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向全国人大提出积极推进调节收入的社会第三次分配的建议。厉无畏说,所谓社会第三次分配,是指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里如何让富人多出钱,穷人少出钱,也即实行社会收人的转移支付,以其他国家的经验看,由私人捐资建立的各种非赢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富人在春节等节庆可以享受十几万元一桌的豪华大餐,几十万元的世界名表也可作为礼物相送;而开学之初,很多贫困家庭却为筹措孩子的学杂费而求助无门。正如有关专家表示,中国一方面存在大量的农村与城市贫困人口,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又在不断扩大。尽管国家统计数字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2倍,但目前的收入统计和调查数据并未把城市居民在公费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非货币化的福利和补贴统计进去,如果把这些都折算成货币,城乡收入差距将更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缓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否则,我们在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同时,社会的公平公正会被我们相当程度地忽略,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会随之产生,这并非我们追求经济发展的初衷。而社会第三次分配应该可以成为缓解此问题的一把钥匙。 我们知道,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它讲求效率,然而,市场的残酷竞争导致了贫富分化,何况,由于中国处在转型中,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并不都是市场甄别的结果,还有些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杠杆调节,实行第二次分配。政府第二次分配追求公平,然而,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同时政府还需要兼顾和平衡各个阶层和不同群体的利益,比如过高的所得税将会影响效率,降低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故政府第二次分配的阻力与难度可想而知,第二次分配远远不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而基于民间自愿捐赠设置社会基金实现的第三次分配正可以大有作为。 其实,解决贫富差距,市场比行政更有效。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出现了一批富豪,他们有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意愿。然而,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社会基金,但大多还是有政府背景,对调动民企积极性的鼓励不足,往往还会有摊派之嫌。而且这些基金数量有限,家底有限,能发挥的作用也有限。因而,我们应该实施更有效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个人和企业捐款组建公益性或慈善性基金,动员企业、富人,特别是普通公众捐赠,让爱心充分涌流,高效地为社会进行第三次分配,为我们的社会保障提供“最后一道防线”。政府要做的,就是免除捐款的所得税,为私人捐资的基金会的运作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等等。 举一个例子。在美国,穷学生为什么可以不付费、少付费?因为有大老板捐赠建立的各种基金(如洛克菲勒基金、福特基金等),它们在背后支持着美国高校的正常运转。而我们的高校收费高使很多贫困学生上不起大学,人们纷纷要求降低收费。其实学费高低并非公平的标准,高校收费降低了,富人们在子女入学上同样有好处,但并不能缓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正如厉无畏所说,合理的制度应该是富人多出钱,穷人少出钱。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