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光:居者有其屋不能忽略外来务工人员(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20:00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 杨洁 谈及居民住房问题,这位一袭红衣、一头短发的江南女子快人快语:“什么叫和谐社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才能和谐。现在很多城市房价一路高涨,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国家确实想了不少办法,出台了一些政策,可这些政策都是针对城市居民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在城市中长期生活,他们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住房需求,这种需求就应该被漠视吗?” 周晓光认为,进入城市务工的农民有很大一部分分布在城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企业中。以义乌市为例,几乎每个企业的骨干人员中都有一批工作已达五年、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外来工。他们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工,实际上已成为城市工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城市的发展更有他们的一份汗水、一份功劳。 与他们为城市做出的贡献不相称的是,这些员工的住房需求一直处于被漠视的状态。城市中一路高涨的商品房价格显然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而国家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优惠政策又只针对城市居民。外来务工者“住房无门”,只能选择住在环境比较差的企业集体宿舍或租来民房里。随着一些员工逐步进入婚恋、安家、生育子女的人生阶段,各种矛盾更是层出不穷。 周晓光提出,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城市也应该在住房问题上给他们以市民待遇。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将在城市企业中工作多年的外来务工者,尤其是企业骨干分子的住房安置列入城市安居工程规划和建设中。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各地政府规划一批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主的安居工程,配以适当低价位的商品房,用以满足企业中外来骨干的住房需求。 “安居工程的经济投入可以政府、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三方共同承担。这样的政策如果能出台,带给外来务工者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这表明他们进一步被自己服务的城市接纳了,认可了,这种意义可能更为深远。”周晓光最后说。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