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干部冒充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2:51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新 闻 乡镇干部扮农民应付视察

  据《光明日报》3月2日报道,去年年底,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栗战书到农村了解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情况,在当地政府安排的座谈会上却发现:当地市、县、乡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站了满满一院子,更“离奇”的是仅有的十多个农民兄弟还是由乡镇干部“冒充”的。日前,在黑龙江省委中心组进行的集中学习会上,栗战书讲起了这件令人哭笑不得的弄
虚作假、应付视察的事情。

  “我们到基层去是要接近普通群众,感受他们的疾苦,感受他们的所思、所盼、所需,而不是走马观花。要真正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针对此事,栗战书点名批评了一些地方对领导迎来送往、安排检查的做法。直评乡镇干部不能与民“争言”

  省委副书记想到基层接近普通群众,感受他们的疾苦,感受他们的所思、所盼、所需,值得称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民众的发言权竟被当地官员移花接木般地剥夺了。试想,如果民众连声音都无法发出,上级领导怎么知道群众的疾苦?因此,地方官员与民“争言”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官员的利益从根本上讲与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不同的社会群体往往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有时官员与群众的利益可能是矛盾的。如果群众的声音无处表达,利益得不到维护,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在那些群众意见比较多的地方,其实往往也是官员不认真听取民意,甚至压制民意的地方。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个民主与法治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地方官员不仅要管理好社会,也要管理好自己,而这都离不开群众的监督。让政府及官员时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中,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让民众在涉及自己利益的地方能够自由地表达意志。而“官代民言”破坏的正是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努力。因此,这个丑黑龙江领导揭得好。摘编自《齐鲁晚报》3月3日文/邹云翔求是 谁替农民“代言”

  与此事件相“媲美”的,还有不久前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亲历的“冒充事件”:他在调研途中,随机下车与人聊天,事后才偶然得知,这几个人,竟也是被当地干部“事先安排”的。

  一直以来,冒充领导干部的亲友、冒充外商、冒充大款……这样的“西洋镜”被拆穿的多了,不稀奇。冒充者往往是无业游民,想拉大旗做虎皮,沾点领导的光以便从中牟取私利。

  那么,各地基层干部不约而同地“冒充”农民,糊弄高层领导,所为何来?

  显然的意图,一是阻隔领导了解乡村真相。怕自己那些“纸糊”的“政绩”,禁不得几句真话,会一风吹了;二是便于伪造“政绩”,来自农民和基层百姓的赞扬,听在领导耳朵里,岂不显得更真实?于今后的升迁岂不更有利?三是试图以虚假的情况影响领导的决策。

  说白了,这些基层干部乐于冒充他们平时看不在眼里的农民,牟的亦是私利,和那些“拉大旗做虎皮”的冒充者,目的是相似的,但危害却更大,可能影响到决策信息的准确与否。这些人着实可恶。但他们提醒了一个问题:农民的心里话,究竟通过什么渠道,才能准确地向上反映?是否只有与高层领导面谈,才是最有效的渠道呢?

  其实,不光是高层领导急于听到农民的真实心声,农民也急于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衷。成功的先例,有著名的“向总理讨薪”的农妇熊德明。于是,农民当利益受到侵犯时,会不由自主地作出几乎是惟一的、却未必明智的选择:上访。

  这让我们反思:是否农民的言路实在不太畅通,才招致某些人几乎是明目张胆地在高层领导面前冒充农民呢?在一些地方,在山高路远的农村,为什么积累的问题往往是到了矛盾激化、酿成突发事件,或是碰到偶然机缘,才会公之于众呢?农民究竟该通过怎样的正常渠道,让各级决策层乃至让社会洞悉真相?谁能为农民代言?靠媒体吗?媒体是现代城市的产物,受众往往在城市,消息来源也很难达及穷乡僻壤。媒体的记者站,也只能设于城市。

  幸而我们有“两会”,幸而我们有一批社会责任感愈来愈强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据报载,有人大代表甫一抵京,就到京郊调查农民工,以完善自己的相关提案。在近年的“两会”上,“三农”问题也确实一直是热议的焦点。但是,这还不够。代表委员们能“代言”的,往往是总体和抽象的农民问题。而局部的农民问题,仍然很难被揭示。

  目前,中国据说有8亿农民,在13亿人口中占了近23,其中农民工多达2.5亿。但是,在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中,真正的农民并不算多,与农民在国民总数中的占比不太相称。因此,似乎有必要扩大农民及基层群众的代表比例,以拓展农民言路,增加决策的民意基础。

  在浙江等地的地方“两会”,已经出现过外地农民工被选为打工地人大代表的新闻。很希望这样的“新闻”也出现在其它地方,更希望今后,人们不再把这样的事件当成新闻,而是一种惯常现象……摘编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3月4日文/李泓冰呼吁 想听农民代表谈亲身感受

  今年的两会“农”字仍然为先,代表们纷纷就“三农”问题进言,读后十分感动。比如人大代表宗庆后说,不少人认为,去年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贵了好多,农民肯定赚大了,其实不然。因为不少地方粮价上涨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流通环节发生的,在从农民手上收购的环节,并没有想象中的涨幅……

  说这些话的全国人大代表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但是我想,如果是农民说自己的感受,掐着指头算增产、算增收,比如去年他们一亩田打了多少粮食,除去一切开支,纯收入是多少?粮食价格涨幅与农资价格的涨幅进行比较,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我进而想到,有没有能谈亲身感受的农民代表?全国人大有决定,农村按人口每88万人选代表1人,城市按人口每22万人选代表1人。今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88人。按照这个数字农民代表就应有千人,那么究竟有多少农民代表?尤其是一线农民代表有多少?很想知道这个数字。摘编自《南方都市报》3月5日文/洪巧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