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救网瘾孩子更要救孩子家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3:00 山西新闻网

  网瘾少年是目前困扰中国众多家庭的社会问题。去年5月5日,武汉晚报推出了报道《谁来救救我的女儿》,17岁的曲倩因沉溺网吧,长期逃课,面临休学。她的母亲动过手、报过警,但毫无作用,只有向社会求助。见报当日,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主动揭榜,希望破解上网成瘾难题。他在家里接待了曲倩母女,与她们交流了11个小时,曲倩终于醒悟,同意不再上网。曲倩的成功转变,引发陶宏开在社会上发动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挽救网瘾少年行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他同时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

  本报从3月1日开始连载陶宏开教授的《陶宏开向网瘾宣战》一书,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为此,3月3日晚,本报记者独家连线刚到西安作巡回讲座的陶宏开教授,走进这位“神奇教授”,感受他的“神奇教育”———

  3月3日晚,眼看时针已经到了10点,我依旧没有接到采访指令,这么晚了,陶教授该不会拒绝接受采访吧?办公室的宁静更加重了我的担心。“叮咚”,短信来了,可以采访了!欣喜之余,我立刻扑到电话旁,小心翼翼地拨出一长串号码……电话通了,“Hello!”一声轻快的男声传入耳中,以至于我很不自信地问道:“是陶教授吗?”“Yeah!”这哪里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言谈入时,精力充沛,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网瘾:缘于家庭教育不当

  记者:

  孩子为什么会患上网瘾,而且会发展得这么严重?

  陶:

  大的方面讲,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发展不同步。从家庭教育来看,现在的父母没有学会如何去做一个独生子女的父母。过去的传统家庭是一堆孩子争父母两个人的宠,现在呢?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六个人争着宠一个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当然习以为常,根本没有感激之情,从而放任自己。家长怕孩子不上学,怕孩子不成材,由怕生怨,由怨生恨,产生一种情绪的对立。

  首先,所有有网瘾的孩子,家长的责任是最主要的,如果家长的教育没有问题,孩子绝不可能发生网瘾。所以,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而不是孩子改变自己。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

  其次,还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第三,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

  记者:

  怎样判断孩子已上网成瘾呢?

  陶:

  据我的分析,瞒着家长上网,开始厌学,并用说谎的方式掩饰自己上网,对网络产生依恋,一天不上网就觉得不舒服等,以及比这更严重的情况都属于“上网成瘾”。

  家长:切忌情感传染

  记者:

  那么面对网瘾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陶:

  不论孩子问题多么严重,不要绝望,不要放弃,要相信孩子都是会教育好的,只要方法对。如果父母本身情绪很急躁,孩子也会更急躁,这就叫做情感传染。如果父母不能理性的话,孩子怎么可能理性呢!家长常说“哎呀,我们是恨铁不成钢啊!”钢是恨成的吗?说百炼成钢,要炼他啊!

  记者:

  那家长不该做什么呢?

  陶:

  训斥、打骂孩子,老是指责孩子“你为什么要上网?为什么不学习?”这没用的,这叫反作用。要去分析孩子为什么上网,家长哪方面做得不够,孩子不是天生要上网的,它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要能和孩子进行沟通。

  记者:

  家长怎样才能和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呢?

  陶:

  许多家长见了我就说,“陶教授啊,孩子不和我沟通。”那这是孩子的问题吗?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没有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机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吧!那家长就要耐心地,一步一步地,用不同的方法,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心里。当和孩子谈话谈不通的时候,不要认为是个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成功,这就证明家长这种谈话方式是行不通的。换哪种方式呢?学习啊,我不是出书了吗?不然我出书干什么?不要老在那里叫“陶教授啊,我用了一切办法”。你怎么可能用了一切办法,起码就没有用我的方法,是不是?家长自己本身绝对地看待问题就导致了种种错误,一定要用理性的、科学的、哲理的方式看待问题才能冷静。不冷静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糕,如果这个都做不到的话,那我也不会帮忙。为什么呢,我帮助任何一个孩子成功,完全还要寄望于家长的配合。家长自己都不想提高,孩子还能提高吗?

  戒瘾:四步良方最关键

  记者:

  除了家长要学习外,别人与网瘾孩子谈话是否还需要一些技巧呢?

  陶:

  需要。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并让孩子认同这个地方。一般来说,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一旦与他们交谈时,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话题,而是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步,在确定了孩子对自己已经认同后,要把这种认同感转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你可以说“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等,关键是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的对与错。

  第三步,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来,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最后,孩子们会自我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从而自觉地将其戒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

  “神奇”:是靠后天学习得来

  记者:

  您之所以成功地帮助那么多孩子戒掉网瘾,是缘于您广博的学识和令人仰慕的人格魅力,但又有几个家长和想帮助孩子的志愿者能做到这一点呢?

  陶:

  没有你可以提高,你可以学啊。我也是学来的呀!真诚和爱看书是家长和一个志愿者应该具备的。他们在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时候,对自己肯定是很有好处的,这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孩子的问题也并不仅仅是网瘾问题,还有厌学,好吃懒做,没有上进心,早恋等等,太多啦,家长要从提高孩子素质方面解决问题,要不一切都是枉然。

  记者:

  说到提高素质,光家长是否力不从心?

  陶:

  不能这样讲,这样的话,学校就会怪家长,家长就会怪社会,大家那就都不做了?不要相互埋怨,要从自己做起。

  记者:

  您觉得自己“神奇”在什么地方?

  陶:

  “神奇”是靠后天学习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不要幻想我有什么灵丹妙药,吃一颗医治百病,那是愚蠢的,不科学的,我不是什么“神奇教授”,我是个普通人,你觉得我神奇吗?我现在不神奇,我讲的都是很普通的话。所以说,只要你有爱心、耐心和诚心,就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记者:

  现在关于您的书籍有很多,那您认可的有哪些呢?

  陶:

  目前我签过字的只有三本。一本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孩子都有向上的心》;一本是中国青年出版社《陶宏开向网瘾宣战》(注:本报正在连载);一本是北京出版社的《陶宏开解救网瘾孩子》,这本书中还附有一张光盘,是我在湖北电视台做的一期节目。其他版本都是侵权的,对此我表示愤慨。

  采访最后,陶教授告诉记者,3月中旬他可能来山西。他希望借本报之口告诉家长:“要相信孩子都有向上的心,对他们不要绝望,不要放弃,要改变自己的方法,跟孩子进行同步成长。”并告诉孩子:“希望孩子们学会懂得电脑网络应该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工具,不是高级玩具,如果把它当高级玩具的话,会毁掉自己一生的,如果学会把它当工具的话,你就可能走向成功,走向一个真实的美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整个采访过程,似乎总弥漫着一种火药味儿,矛头始终直指向家长。能让年过六旬的陶宏开教授如此痛心疾首,我想,除了青少年网瘾问题的严重性外,更多的恐怕是他对我国素质教育的担忧,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担忧,这是责任,更是一颗拳拳赤子的爱国之心。想到此,作为媒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让我们倍感忧患。挽救网瘾孩子、关注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试想,未来都没有了,任凭你攥着满把钞票又能如何?

  最后,让我们用陶教授的一句话共勉:“全社会行动起来,挽救上网成瘾的孩子们,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吧!”本报记者张红霞

  

  宏开其人

  

  宏开,60岁,美籍华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

  

  宏开生于武汉,1964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当了十年乡村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母校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他应美国密西根大学之邀访问深造,并在美国定居。期间有7年时间从事素质教育,2002年退休后回到母校担任特聘教授。

  在华师任教两年来,他把全部薪酬设置了奖学金。他说,“我个人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我在美国有退休金,有存款,还有房产,回国教书,纯粹是为了一份感情。”

  

  宏开教授积极倡导整体素质教育,提出加强家庭、社会、学校和自我教育,其中学生自我教育最为重要。他把素质教育学归纳为“三做”:即做人、做学问和做事业,其中以做人最重要。

  

  宏开巡回20多个城市,举办近百场讲座,直接转化百余名网瘾少年,与200家媒体互动,培养千余名志愿者。

  

  宏开语录

  关于电脑

  我们要告诉孩子,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

  一款游戏最多流行几年,而人的一生呢?相比之下,哪个更重要,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生活来源,靠什么吃饭?关于人生

  Howtobeagoodperson?这是我教育的出发点。

  世上的事分三种:该做的;不该做的;可做可不做的,比如说上网。可做可不做的事做得越少,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人生充满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如果积累大于消费,你就能成功;如果消费大于积累,你就会失败。作为学生,不认真学习积累,整天上网,消费青春和父母钱财,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你游戏人生,人生也游戏你;你对人生不负责,人生也对你不负责。

  什么是真正的聪明人?第一,聪明人会认识自己的错误;第二,聪明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三,聪明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最聪明的人是不重复犯别人的错误。(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郭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