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能走多远靠实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7:42 潇湘晨报
能走多远靠实力(图)
  长沙市博林小肥羊锦泰美食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景源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了EMBA学习,不少经理人对自己的职业有个良好的规划。记者 殷歌摄

  核心提示

  48.0%的调查对象认为,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对自己事业帮助较大,很有必要。45.5%的人认为有一定帮助。表示帮助不大、无所谓的占总体4.1%,另有2.4%的人不清楚。问及职业规划的出发点,70.7%的经理人选择发展空间,依次下来是:能力,62.7%;价值观,54.0%;兴趣,45.2%。第五位才是关于“薪金”的物质利益,占32.5%。接下来是精神需要占19.0%,家庭需要占12.9%,3.2%的人选择其他。

  九成肯定职业规划的作用

  人生如棋局局新,职场亦如此。

  步步为营,还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事实证明,胸怀大局者,游刃有余。

  “能走多远”的实力,往往受制于“能看多远”的眼光。而“站得高,看得远”也是基本成立的。作为经理人,他们已占据职场较高位置,积累了相对充足的职场资本。按理说,他们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占据了更多主动权。应该拥有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也更能从容理性地设计职业轨迹。本次生存状况调查的长沙经理人,是否符合这样的特征?

  职业规划的时间跨度,可以作为考量的一个侧面,反映经理人职业眼光的深远程度。接受调查的126名经理人中,有117人(占92.9%)都为自己制定过职业规划。有为期一年的规划,也有五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其中规划即时间跨度最大不过一年的,有7人(占5.6%),16人的职业规划最长为两年,29人职业规划最长为三年,有9人把职业生涯规划到四年之后,28人的职业规划最大时间跨度长达五年,还有12人的职业规划跨度超过了五年,占总体9.5%。与此相对的是,9名经理人表示对此“没有想过”,16人“想过,但没有想清楚”,分别占总体的7.1%和12.7%。

  记者采访的几位经理人表示,他们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定规划,但都还没成形,还有的规划也不一定按照年度来制定。海利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张君枫告诉记者,他的工作计划基本上按照一个个工作项目来制定,个人的规划是基于公司发展全局来进行的。

  记者曾有疑问,这是否会让个人成长束缚于公司发展的步伐?但更多经理人对“敬业”的推崇,消除了这个疑问。“经理人不是独立存在的。好的企业,好的团体才能体现经理人的价值。”“任何一个地方的工作业绩,都会影响到下一个单位对自己的评价。”可见,“敬业”与职业规划并不矛盾,口碑和品牌在职业生涯中举足轻重。

  一位证券公司的经理人认为,职业规划应该是对职业生涯的一种策划,是对一份工作所能带来的薪水、待遇、环境、发展空间等的自我预期。很多经理人并不是没有“职业规划”这个概念,实在是受制于很多客观因素。认认真真制定一份职业规划,最后会有多大可行性,很难说。

  调查显示,48.0%的调查对象认为,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对自己事业帮助较大,很有必要;45.5%的人认为有一定帮助;表示帮助不大、无所谓的仅占总体4.1%;另有2.4%的人不清楚。可见九成以上的经理人肯定了职业规划的积极作用。

  比规划更重要的,是经理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核。一位曾在海南证券公司有过丰富管理经验的经理人罗先生发表了这样的看法。“就我个人的看法,我接触过不少经理人,感觉他们没有很清晰的职业规划,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方面,他们对自己聘期内的工作负责任,另一方面,他们觉得企业终归不是自己的,干得好不好,不是自己评价了算数。不管怎么规划,自己只是个‘高级打工者’,命运不由自己掌握。”

  风起云涌的职场充满变数,也充满机会。“这样保守甚至有点懈怠的想法,在经理人中也有可能存在。”张总毫不掩饰地笑着说,“不过这样的人,就算没有被淘汰,也是在淘汰的边缘了。”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认识你自己。”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石碑上的这句箴言,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具深意。采访中,多位经理人都提到了“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重要前提。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9年3-4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一篇《管理自己》的论文,强调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成为杰出人士的必由之路。

  然而在现实中,认识自己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摸索实践的过程,难免挫折、偏离甚至反复。相形之下,清楚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始终以之为轴心显得十分难得。在银行业颇有成就的经理人谢正强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喜欢挑战自我的谢从财经学院任教到银行再到房地产公司,现在又回到银行,其间也曾南下广州打拼。“三分机遇,七分努力”,谢一直这样说,自信的笑里,透着谦逊平和。

  回顾多年的职业生涯,谢坦言并非每次选择都是长远规划,最终结果也由各种因素的合力达成。但他心里清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方历练多年,自己最为热爱和擅长的始终是银行事业。“就是在房地产公司的一年半中,我每天都看《金融时报》。”“回到自己的专业”,谢的这个想法最终得到实现。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更何况是“时刻准备着”的人。新任兴业银行一家支行行长,是谢重返银行的又一个起点。

  谢对职业规划的一个体会是,要知道自己最有把握最擅长的是什么,即使换工作也最好选择相近或相关的行业,就像房地产和金融业有着紧密联系。不论什么工作,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好。

  谢的自知自信,彰显出经理人的质素。体现在职业规划制定上,38.8%的经理人,一般由自己考虑;22.3%会和信赖的人商量;参考相关书籍的有16.5%;参考相关网站的占总体12.6%;只有9.7%的人会直接请专业人士出谋划策。这样的选择是一种自信,也从另一角度表明,自我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规划的方向。

  薪金不是他们的惟一

  工作绝不是提供一个饭碗而已。一项相关调查发现:50%左右的友爱满足感、56%左右的归属感、70%左右的能力发挥的满足感都是通过职业生涯得到的。这样的结论,多次被记者的采访对象证实:“薪金当然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但绝不是惟一因素”。

  刘昕,一位干练端庄的职业女性。年纪不算大,却已经在本行业打拼了15年,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她是泰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女经理人。

  本次问卷调查中,女性占受访人群的36%。一般来说,女性要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往往比男性更为艰辛,但女性的亲和力和沟通占了优势。

  眼前的刘昕,一身得体的红色裙装,含而不露的笑容。接电话,签文件,商谈事宜,刘昕始终从容应对采访过程的一次次中断,转而对记者报以歉意的微笑。访谈中,她对职业规划有自己的看法。“我个人认为,经理人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自身达到了一定高度以后,会有更大的可行性。”谈到职业规划的考量因素,她很坦然地说,“薪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竟这是一个经理人价值的重要体现,从人的需求理论来说,这是基础。但薪金肯定不是惟一的考虑,因为需求有多个层次,价值是多元的,也由多种因素决定。”

  调查的数据结果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问及职业规划的重要出发点,按照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下来,经理人的选择依次是:发展空间,选的人占总体的70.7%;能力,62.7%;价值观,54.0%;兴趣,45.2%。第五位才是关于“薪金”的物质利益,占32.5%。接下来是精神需要占19.0%,家庭需要占12.9%,以及3.2%的人选择其他。

  说起她服务了十多年的公司,刘昕多少带有自豪地说,泰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湖南省证券行业的“老大”,也是全国首批证券公司之一。在考虑自身职业规划的时候,总还是要考虑到公司的利益,考虑到自己在同行眼中的形象。

  接受调查的其他经理人中,如果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与公司的利益有矛盾,11.9%的人会以自己的发展前途为重;20.6%会考虑到对公司的忠诚,放弃自己的计划;更多的人(占64.3%)看情况而定;3.2%的人说不清。他们的观点惊人的一致:经理人不是一个个人,而是基于一个团队之上。他必须是能带领团队作战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环境。

  眺望自己的发展方向

  杯中的水满了,怎么办?是往外溢,还是换上新鲜的水?

  空杯原理,重新归零的心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拥有今天的位置,经理人还能接受重新归零的自己,一切重新出发吗?调查结果显示,44.4%的人勇敢地表示可以接受,一切都能再来;42.9%的人看情况而定有没有必要;8.7%的人坚决不能接受;还有4.0%的人从没想过。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要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就不能被变化的潮流推着走,而是主动去寻求和迎接变化。每过一段时间,经理人要审视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且及时调整自己既定的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中升华,是更多经理人不断追求的目标。

  “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是房地产行业较为成功的张总对年轻后来者提出的诚恳建议。他说,只有继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这个“不进则退”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不同岗位都能尽力做好的谢总从不放松学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有困难、有挑战的任务中锻炼自己,获得一种成就感”。

  工作繁忙的经理人,通过哪些途径来为自己充电加油?12.7%的人参加过经理人俱乐部。69.8%的人会去听与职业有关的专题讲座。7.1%的人加入读书会。36.5%的人选择充电课程。40.5%的人选择拓展训练。64.3%的人会和同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还有32.8%选择社会公益活动及考察,任何活动都没有参加的占总体3.2%。

  调查对象清楚自身的不足,43.3%需要提高学历,71.7%认为要增强专业能力训练,73.0%认为要积累经验,40.9%的人认为积累资金很重要,58.7%的人看重扩大关系网,36.5%将调整心态摆在重要位置,27.6%的人要在提高个人声望方面加强。

  经理人基本上很清楚自身的发展方向,他们当中39.3%的人觉得,最合适的发展方向是坚守本行,做到顶尖;40.2%选择自主创业,6.6%的人表示不清楚。一位经理人表示,等到“休息”的那一天,可以从事咨询一类的工作。如果能用丰富经验帮助别人,也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经理人往往是旁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他们似乎都很“不知足”。似乎每个人在形容自身事业的时候,都会说它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或许,不可避免的遗憾感,才是对职业精益求精的表现。“下一个会更好”的心态,既有对过去及现在的遗憾,也有对将来的信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