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元法律服务”让老百姓享用法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8:32 沈阳今报

  今报特约观察员刘武俊

  一周以来,我们还纠缠在《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课本该不该的事中,但两会却正悄然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在3月3日观察版“重点”中谈到,有关两会的议题已经从关注宏观问题的高度开始“下降”到“一切围着百姓转”、“关注群众所关心的”这样的层面上。住房、教育、物价等都是我们所关心的,但从电信立法、个人所得税等焦点提案上还是看到了人
们对于法制社会的热切,青岛“一元钱法律服务”正是对此最好的回应……

  据新华网3月6日报道,“一元法律服务”登陆青岛,30位市民与青岛市某法律服务所签订合同,成为第一批以每天花一元钱的代价拥有一位常年法律顾问的人。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反应不一,笔者赞同这种真正让老百姓享受法律服务实惠的“一元法律服务”。

  “有事请找我的律师”

  据了解,“一元法律服务”这种法律保障计划源自一百多年前的欧洲,从汽车保险、房屋保险发展而来。在美国已有四百五十万户家庭会员使用类似“一元律师”的法律保障计划产品。人们加入法律保障计划投入的费用相对低廉,却能得到专业、高效的法律保障,这种计划若能够推广,对于大众的日常法律需求无疑意义巨大,也是法律服务行业新的发展模式。

  可见,西方早已流行的“私人律师”正在逐步步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聘请自己的“私人律师”将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有事请找我的律师”也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享受法律服务的一句口头禅。

  法律是用来消费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是由政府为广大纳税人提供的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应当是服务于作为纳税人的广大公民的。“公民”这个法律概念的经济学涵义就是“纳税人”,而“纳税人”的经济学潜台词就是“法律的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可消费性是法律这种“公共物品”的一大特质。

  人类在“作茧自缚”地接受法律的约束、规训乃至惩罚的同时,也在享受法律带给我们的权益、安宁、和谐、秩序、尊严、文明等福祉,享受法治带给世俗生活的不乏诗意的秩序与和谐之美。遗憾的是,法律的可消费性往往被法律令人敬畏的威慑性和强制性所遮蔽,成为芸芸众生不敢轻易享用的奢侈品。传统的厌讼心理就是制约法律消费的观念“瓶颈”之一。

  培养公民的“法律消费”意识,变被动的消极的守法意识为主动的积极的用法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我们的全民普法教育应当尽快补上“法律消费”这一课,这其实是一场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启蒙教育。

  “法律必须被享用”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也就是说,法律只有真正诉诸人心的要求甚至被公众所信仰,才能真正赢得普遍的遵从。显然,这是从法律之精神维度对法律的一种诠释。依我之见,法律作为一种深深嵌入世俗社会的权威的制度安排,只有被适用、被践行,才能真正实现由“纸面上的法”向“生活中的法”的变迁,才能不至于沦落为“看起来挺美”而实际上形同虚设的一纸空文。

  于是,我们要彰显律师在促进法律消费运动方面的中介力量。在典型的法治社会,律师必然是法律服务不可缺席的主角,同时也是帮助公民享受法律服务的重要“中介”。从某种意义上讲,律师业的发达程度往往与全社会法律消费水平成正比,律师服务业愈发达,则表明社会对法律服务的个人或集团购买力愈高,公民及法人的法律消费水平愈高。

  法律消费不应是奢侈品

  此外,与强化公民法律消费意识同等重要的是,应当切实提高公民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消费水平及法律服务购买力,并尽可能降低公众法律消费的成本(如诉讼成本)。对于社会特定的弱势群体而言,法律消费依然堪称享受不起的奢侈品,因而有必要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消费予以特殊的保障。实践证明,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消费保障机制,是供弱势群体享用的“免费的午餐”。

  一言以蔽之,享受法律,就是享受以“良法”为标准的良好的立法服务,享受以“公正和效率”为理念的司法服务,享受以“为委托人合法权益而斗争”为主旨的律师服务。当曾经令人敬而远之的法律开始成为大众享用的“公共产品”,当由法治建构的文明秩序开始成为公众享受的“制度环境”,法治社会的理想还会遥远吗?

  青岛出现的“一元法律服务”,就是让老百姓“享受法律、消费法律”的具体表现,希望这种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新形式能够掀起老百姓“享受法律、消费法律”的热情。作者系司法部研究室副研究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