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环保前线:没有离开的大雁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09:41 人民网

  导视:大雁受伤,倾囊救助,夫妻反目,究竟为何?当初救雁,如今卖雁,如此转变,原因何在?敬请收看,绿岛环保前线

  解说:这里是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叫军民村。这个依山傍水的村落距离中朝边境不足十公里,我们听说的那个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五年前,一位善良的农民救活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大雁,从此,这只野生的大雁就再也没有离开。五年过去了,现在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现场:禽鸟的鸣叫声……

  解说:她叫黄丽杰,今年五十岁,是军民村一位普通的农民。当年,就是她,把那只受伤的大雁抱回了家。

  现场:刘赶雁群回家,与记者交谈。—分三群,一群是鸿雁,一群是豆雁,一群是鹅雁……

  解说:如今我们看到,这个小小的农家小院里,共同生活着三只野生的大天鹅,四只雕枭,三十多只大雁和一百多只人工繁殖的鹅雁。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家庭,但是它们带给主人的却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无尽的烦恼。

  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军民村农民黄丽杰:收养好收养,饲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黄的丈夫刘祖义:要是靠农村种点地,要想救治养活这些动物,根本达不到。

  解说词:那么,当年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何会收养一只受伤的大雁,如今又为何会感到如此力不从心,烦恼因何而来?五年里,这对善良的夫妇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1999年的三月,正是春耕农忙的日子。黄丽杰独自去县城买蔬菜种子,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她和大雁的不解之缘就这样悄悄的开始了。

  黄丽杰:上车不长时间,上来一个老头,抱着一只什么东西。 有不少人凑过来看,老头说我这可是个稀罕东西。

  解说:终于有人认出来,这稀罕东西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它一下子吸引了车上所有人的目光。

  黄丽杰: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说“南吃雁北吃蛋,中间抻脖看”,今天可有下酒菜了,50,100的都要买。

  解说:车上的人争着要买雁,这时,坐在后排的黄丽杰也好奇地挤上前去瞟了一眼,然而,就是这一眼,她被深深地打动了。

  黄丽杰:乞求的眼神,眼中含着泪,我心中想不能让他们买走吃了,我把钱给了老头,就把雁抱回来了。

  解说词:黄丽杰毫不犹豫地用身上仅有的300元钱买下了那只受伤的大雁。300元钱,几乎相当于当时他们全家一个月的收入。直到今天,她仍然无法解释自已当时为何会那么冲动。

  黄丽杰:我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对吧,救了它一条命,错吧,生活需要安排。

  解说:担心不是多余的,那一天,这只用买种子的钱换回的大雁,果然在这个家庭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对话节奏加快>

  刘祖义:买菜种买哪去了,看她抱着个什么东西,我就来火了。

  黄丽杰:山东人嗓门高,脸也红,脖子也粗,来火了。

  刘祖义:刮风下雨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你不知道。

  黄丽杰:呼号呼号,火了,左右邻居都能听见,他俩不定为啥又干起来了。

  刘祖义:这日子没法过了。

  黄丽杰:吵吵吧,我也就听着。

  解说词:激烈的争吵之后,冷静下来的刘祖义看着奄奄一息的大雁不禁也动了恻隐之心,他接受了这个事实。

  刘祖义:看着快死了,还得救 。

  解说:在黄丽杰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大雁很快康复了。

  刘祖义:到了没好气,看它跟人挺亲,慢慢就转变了……

  解说:这,就是当年那只受伤的大雁,伤好之后,它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家,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成员,还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黄丽杰:起了好多名字,儿子叫忠宝,叫它雁宝得了。

  解说:看到雁宝太孤单,黄丽杰又给它买了六只母鹅做伴。一家人和雁宝一起和谐快乐的相处着。没有人想到,麻烦还是来了。

  黄丽杰:往常一回家,雁宝都来迎接我,今天没有,丈夫告诉我,雁宝被野保站带走了。

  解说:带走雁宝的是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站,这时,黄丽杰才知道,自已收养的并不是普通的鸟,而是一只野生的雄性大雁,叫豆雁。

  (字幕)豆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古、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一带。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持有许可证,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喂养。

  解说:家里没有了雁宝的身影,黄丽杰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几天后,实在放心不下的黄丽杰还是决定,去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看望雁宝。

  黄丽杰:俺俩就像多少天没见面的孩子似的,抱在一起,眼泪不由自主的哗哗流出来。(雁宝脖子爬在肩膀上,用嘴叨着衣服不撒)<加依恋的镜头>

  解说:真情打动了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他们破例为黄丽杰办理了野生动物收养手续。雁宝终于又回家了。第二年春天,雁宝竟然开始和家鹅交配,并繁育出了下一代。

  黄丽杰:孵出来全像父亲,像大雁,全是一种色,出来32只。

  解说词:就这样,雁宝领着他的孩子们,在这个家庭里长期地生活下去,再也没有离开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多的现实问题不断地摆在这家人面前。雁宝,在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导视: 大雁为何血流不止?刘祖义:受了这么重的伤。河边守望,大雁出走能否回家?请继续关注,绿岛环保前线

  现场:放牧 玉米地小路

  解说:今天,像往常一样,刘祖义准备把雁群赶到河滩上去。突然,他发现有一只大雁情况异常。

  现场:大雁跑到玉米地里。

  刘祖义同期:受了这么重的伤。

  解说:大雁经常会因为争夺配偶或者食物发生争斗,虽然刘祖义和黄丽杰夫妇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看着流血不止的大雁,夫妻俩还是有些着急。

  现场:1、受伤流血。

  同期:记者:大雁之间也经常打架?

  黄丽杰:啊,揪的七零八落,这只今天也打了,看出的血,揪下一块皮去。

  2、上药。

  解说:经过包扎,受伤的大雁终于止住了流血。

  现场:记者: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刘祖义:多,不过没像今天这个出血那么多,啄血管上了。放在圈里,其它雁不去啄它受伤的那个翅膀就没事了。

  解说:五年前,刘祖义曾经强烈反对妻子收养大雁,而如今,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它们,每一次动物受伤,都会让他非常地牵挂。

  画面:眼睛往里望,特别牵挂

  解说:自从夫妻俩救助大雁的事迹传开后,很多人便把这里当成了编外的野生动物保护站,经常会有人送来受伤的动物。而每一次,黄丽杰夫妇都会毫不犹豫的收留它们。

  刘祖义:各式各样的动物都救治过。

  解说词:这只瘸腿的大天鹅是黄丽杰从200多公里外的东港市接来的。

  黄丽杰:东港市叫张富强的家里养了这只大天鹅,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来电话,我就去了。

  解说:收养这只天鹅的人,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把天鹅无偿送给黄丽杰,尽管他已经收养了它八年。

  黄丽杰:他说,交给你是最放心的,因为,很多人都想买了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就拿回来精心喂养。

  解说:这只大雁,左(或右)眼失明,它是跟着雁群飞到黄丽杰家来的。

  刘祖义:这边的眼是好的,飞的时候老是转圈飞,不敢往黑的地方飞,往亮处飞。

  现场:看,多厉害。

  解说:这只大雁是由当地边防站的解放军送来的,送来的时候,它伤势严重。

  解说:刚来时,走道也站不起来。

  解说:夫妇俩精心为它治好了病,然而,几天后,这只大雁却一去不复返。

  黄丽杰:领到河里洗澡,腾空而起。

  解说:当时伤势并未全愈的大雁飞走后,就没了踪影,这让黄丽杰非常担心。大雁还会回来吗?

  黄丽杰:当时我心想,这下可麻烦了,病还没怎么好,一旦再掉下来,怎么办?

  解说:黄丽杰有点失魂落魄,每天都去河边等待,期盼大雁能够飞回来。一天,二天,第三天,奇迹终于出现了。

  黄丽杰:哎,第三天飞回来了,我说,你咋对俺家这么有感情,又回来了,到现在也没走。

  解说词:不仅收养受伤的禽鸟,有时,夫妻俩还会从山里拣回一些被遗弃的鸟蛋人工孵化。

  字幕—雕鴞,别名恨狐,属于鸱鸮科,大型猛禽,栖息于山地林间,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

  解说:这两只雕鴞就是刘祖义和黄丽杰夫妇从山里拣回鸟蛋人工孵化的。

  刘祖义:在老百姓当中,很少有拣着这玩意养的,因为它是凶鸟,不吉利。

  解说:当地人都认为养这种鸟是一件不吉利的事,但刘祖义夫妇还是坚持孵化和养育它们。

  刘祖义:从收养那只大雁开始,我也不在乎凶吉,救治它们是一种关爱,我不信会有灾难。

  记者:眼睛清亮。

  刘祖义:从侧面看,就像一个琉璃,白天假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解说:就这样,这个大家庭里的特殊成员越来越多,救助和喂养这些受伤的野生动物对于夫妻俩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因此,他们首先遇到的是技术难关。

  现场:从屋内拿出一本杂志,介绍内容。都是自己订的。

  黄丽杰:订这个书不容易,从镇上订的,来回得半天时间……

  解说:书籍帮夫妇俩度过了技术难关,然而,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他们克服。

  黄丽杰:收好收,养难养。

  现场:喂食野菜

  解说:因为不断地收养受伤的禽鸟,如今,这个编外动物救助站里的禽鸟已经从当初的一只,逐渐增加到几十只,上百只。

  黄丽杰:没有闲人,有时候人家吃完晚饭都散步去了,俺家还没吃饭,一天都挺忙碌。

  解说:三个种群,一百多只禽鸟,喂养所带来的巨大劳动量也是摆在这家人面前的另一道难关,因为劳力不足,腾不开手,五年前就准备盖的蔬菜大棚至今也没有盖起来。

  现场:父子俩割玉米秸杆回来

  解说:这是黄丽杰的儿子刘忠宝,自从姐姐出嫁后,他就成了父母最得力的帮手。每天早上,他都要和父亲一起去山脚下割草或者到地里拉玉米秸杆,以解决饲料不足的难题。

  记者:一车有多少斤?

  刘祖义:二三百斤

  记者:能吃几天?

  刘祖义:两天……

  解说:大雁可以吃草,但雕枭必须吃肉。这成了全家人的另一道难题,因为没钱,刘祖义一家一个月都难见几次荤腥,因此,解决这个难题的任务就落到了儿子忠宝的头上。

  现场:1、电耗子能吃,药耗子不能吃。2、出门,到邻居家,拔草绑铁丝。3、与记者交谈付出的多,救过各种动物,有乐趣。

  解说:几乎每天傍晚,忠宝都会在邻居家用铁丝和木棍接上电源,制成这个简易的捕鼠工具,他们把它叫作电猫。

  字幕:晚上20:00左右,天已经黑透了,忠宝要去查看电耗子的情况。

  解说:就这样,每次灯亮的时候,忠宝都要把电晕的耗子从“电猫”上清理下来,然后再等待下一次亮灯,有时通宵不能睡觉。

  解说:难关一一被克服,但是,这家人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平静下来,更大的烦恼还在等着他们。

  导视:当初救雁人,如今竟成卖雁人?如此变化,究竟为何?欢迎继续收看,绿岛环保前线

  现场:喂料。

  解说:五年前黄丽杰家只有一只雁,如今有三个种群,一百多只禽鸟。这一百多张嘴,每天的头号大事就是吃,这让黄丽杰和刘祖义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钱”,成了摆在他们夫妇面前的最大难题。

  刘祖义:一只一天二两粮,一月一千斤粮……

  解说词:这样算来,这些禽鸟每年吃的粮食至少是一万二千斤,而黄丽杰家的粮食年产量只有五、六千斤。所以,他们每年至少得在外面买六千斤粮食做为大雁的饲料

  黄丽杰:全年收入三四千左右,一斤粮六毛钱,买五六千斤粮都不够。

  解说:全家人所有的收入也无法负担购买粮食的费用,迫于无奈,黄丽杰夫妇只好卖掉一些禽鸟来贴补开支,但是他们卖的不是救助的野生大雁,而是自己人工孵化的第二代鹅雁。即便是这样,夫妇俩每谈起此事,仍然会非常痛心。

  记者:舍得卖吗?

  黄丽杰:带水带料,舍不得。

  现场:刘在圈里抓鹅雁

  解说:今天,黄丽杰家来了几位客人,听说,他们是来买第二代鹅雁的。客人走后,黄丽杰的情绪明显低落了许多。

  记者:他们买了几只?

  黄丽杰:抓了六只。

  记者:给钱了吗?

  黄丽杰:说是一总算帐。

  记者:一总是什么时候?

  黄丽杰:最长的都好几年了,没办法,都是领导的关系户,不想卖……

  记者:是硬来拿吧。

  (黄丽杰苦笑)

  解说:当初,黄丽杰用全家一个月的收入去买一只受伤的大雁,现在,她却要被迫卖掉自己亲手孵化和喂养的鹅雁。从救雁到卖雁,这巨大的反差让人回味。

  记者:在你收养第一只时,想到今天的情况吗?

  黄丽杰:没有……

  记者:后悔吗?

  黄丽杰:不,有我吃的,就有大雁吃的,都是一条命……

  (音乐+慢镜+话外音)

  黄丽杰:我有一个梦想……开发这个山谷……养大雁……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