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长李宪生:把社区建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平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0:49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 龚达发 在全国“两会”开幕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宪生与记者畅谈和谐社会建设,他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是一个哲学命题,它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它是由许许多多看得见、实实在在感觉得到的社会现象构成的,是多方面工
(一)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的社会职能也开始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需求,或者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和谐社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 (二)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管理体制运转有序。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城市社区这一层面,社区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对于城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社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社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投资环境,离不开社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离不开社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离不开社区。政府各个部门只有依托社区这个基础平台,才能把自身的管理触角伸向基层,才能使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可以说,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社会,社区是一条有效途径。 (三)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活而不乱、稳定有序的社会,“稳定”既不是“万马齐喑”,更不是一潭死水。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党和政府对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在城市中,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在社区完成,社区处在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就能够充分尊重群众在法律范围内的表达自由,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李宪生说,作为一个有着830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汉一直十分重视社区建设,通过和谐社区的建设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早在2003年年初,我们就提出了“以强市富民为核心,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创新、亲民、务实、廉洁”责任政府建设的目标。如果说“亲和力”、“亲民”的提出还只是一种理念的话,“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的实施,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积极实践。 (一)促进了人与城的和谐。和谐社会应是人与城相融合的社会,人们热爱城市才能建设城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立足于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四到社区。这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正好涵盖了“民生”、“民居”、“民安”、“民需”诸方面。从2003年起,武汉市每年投入3个多亿的资金,对每个社区的道路、排水管网、绿化健身器材等各类硬件设施进行分类建设和改造。两年来,共改造城市破损道路4300余条,安装路灯20000余盏,改造社区排水管网300余公里,解决了713个社区的渍水和污水漫溢问题,社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700余套,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居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 前几年,在武汉有一种由正三轮摩托车改装的客运交通工具,穿行于城市社区之间,武汉人称之为“麻木”。至2003年初,武汉市“麻木”约有37000辆。“麻木”对武汉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与机动车“争道抢行”,造成公共客运秩序混乱,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市容环境。“麻木”的大量涌现,已成为江城的一大“公害”,市民要求取缔“麻木”的呼声日益高涨。武汉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便市民出行入手,打通城市“断头路”,增强支路网密度;对各种占道现象进行综合整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大力改造背街小巷,提高交通可达性;调整优化公交网络,提高线网覆盖率。另一方面依据“依法行政、有情操作”的原则,制定出台政策法规,明令取缔“麻木”,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对回收车辆、购车费用和车主生活等方面进行经济补偿,对失业人员进行安排,对出租车价格进行合理调整。采取这些措施,使困扰武汉市10余年的“麻木”问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平稳得到解决,使这座城市变得更为可爱。 (二)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各方面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照顾,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883行动计划”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再停留于抓典型的工作思路,而是强调“普惠”,全市中心城区883个社区一个都不能少,逐个创建,使“盆景”变“花园”。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居民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以“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为抓手,真情面对、切实解决群众生活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问题,使各方面的利益得到了照顾,促进了社会的相对公平和人与人的和谐。2003年夏季,武汉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高温天气,我们在社区开辟了1180个纳凉点,使37万名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度过了一个清凉的夏季。今年,针对居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我们正着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努力实现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 武汉是“九省通衢”和万商云集之地,外来流动人口在百万以上。对外来流动人员,武汉体现了博大的胸怀。我们真正把农民工做为城市的建设者和主人翁看待,开展为农民工解决各种现实困难的具体服务工作,如免费为农民工体检,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为过年过节农民工返乡提供方便和为农民工及时提供特殊救助等,都体现了对农民工劳动、权益和地位的尊重、维护。对于流浪乞讨人员,在实行依法管理的同时,积极实施救助,市长还诚邀他们共吃年饭,使人文关怀惠及每一个群体。 (三)促进了政府与居民的和谐。和谐社会应是实施民主政治的社会。“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重在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因素。比如,我们在确定“883行动计划”的项目时,广泛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883行动计划”创建任务完成之后,是否验收达标还要听取广大居民群众的意见;再比如,我们建立“政府承诺公示制”,政府各有关部门将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职能公示到社区,便于居民群众联系和求助;我们还建立了《社区社会事务居民听证会制度》,在解决居民区油烟污染、城市噪音等公共管理问题上,通过实施这一制度,使居民群众进一步参与到了社区社会事务的管理中。“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是一个居民广泛参与的工作计划,居民群众既是计划的决策者,同时还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和谐社会应是政府与居民关系融洽、相互关爱的社会。我们注重深入居民当中,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倾听居民呼声,努力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密切了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增进了居民对政府的感情,使居民成为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热心人和城市形象的自觉维护者。如,市领导连续三年与出租车司机代表吃年饭,倾听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几万名出租车司机与政府的心贴得更近,成为政府工作的宣传者和城市形象的积极维护者。再如,今年春节期间,市领导分赴武汉地区高校,给留校贫困大学生送去过年物资,并与他们吃年饭,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了大学生对武汉的感情,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发奋学习,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在武汉,随着“883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文为美”的社区发展理念渐入人心,“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新社区风貌逐步形成。荣获全国唯一的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百步亭社区,以“绿色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为目标,倡导“以人为本、标本兼治、文化升华”的社区建设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把和谐社会带入了全新境界。 回顾近两年“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的实践,李宪生深刻认识到,和谐社区是政府提高本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我们今后将纵深推进“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着力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一)积极探索社区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坚持一手抓创建达标,一手抓长效管理。根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好老城区型社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特别要在社区环境保持和基础设施的维护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不断提高社区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水平,努力巩固和谐社区的物资基础。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服务制度化,满足居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制度化,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文化根基。 (二)完善“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工作机制,夯实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健全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当前,“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推进社区建设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一致共识。这就要求我们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促进社区群众性自治体系的形成,增强城市基层社会的活力。结合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职能于社区,还职能于群众,切实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城市基层民主,为实现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社区建设向农村延伸,夯实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就武汉市而言,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在全面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的同时,我市将启动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使和谐社区建设向农村延伸。我市现有建制村2123个,这些村地域广,数目多,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偏低,生活习惯相对落后。作为我市的一大惠民工程,“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将推进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四进家园”,着力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和谐社会重要基础贯穿始终,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