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最高达1700万 环境交通面临巨大压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7:49 北京晚报 | ||||||||
2005年1月6日零时2分,伴随着新年的第一场瑞雪,北京妇产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这个北京男孩的出生,使中国人口达到了13亿。而在现阶段,有超过1%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 北京人口现状1492.7万
据北京市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增长2.5%,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1‰,比上年增加1个千分点;死亡率5.4‰,增加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7‰,增加0.8个千分点。全市户籍人口116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 上个月,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截止到去年12月,本市实际居住人口已达到1492.7万。其中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1‰,流动人口达36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8万,占总人口的14.6%。计划生育率为96.97%,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据专家介绍:目前北京市的瞬间人口已经达到1700万。 规划中的人口数量1800万 目前北京正面临着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 那么北京城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呢?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要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6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为90%左右。总人口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外来人口,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为45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考虑到人口流动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本次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暂按2000万人预留。 1800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为什么北京市的人口规模要控制在1800万,而不是更多,或是更少?这一数字是怎样得来的?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景体华。她说:1800万的人口规模除了考虑到北京地区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和本市人口增长的综合因素外,全市能够提供的劳动就业岗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景体华介绍:目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行,北京人口的自然增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外来人口是主要增长人群。在以南水北调来缓解北京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就业需求量就成为对人口规模最有力的市场约束。 她指出:生态承载力是制约人口增长的一个因素,而经济承载力则是该空间聚集多少人口量的根本原因。北京是生态脆弱的特大城市,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承载力是对人口规模基本的硬约束。但一些稀缺性资源可以通过市场得到补充。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一座城市对就业的需求则是一定的,在此居住的人总不能没有事情,没有职业。中国人讲安居乐业,而乐业才能安居。到2020年,北京经济将是高速增长期。现在北京是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时期,第二和第三产业都在向技术密集型转移,传统的三产地位弱化,新兴第三产业提升。她说这种动态就意味着不久就业空间的缩小,北京就业岗位增加幅度降低。今后的十几年,北京的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会提高。根据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形势,专家们首先对北京的就业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年龄人口以及保持适度的失业率等因素计算后,得出了2020年北京的人口规模控制在1800万。 专家点评 人口的合理布局有赖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的变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景体华 北京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机械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前者是靠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目前,北京市的生育率已经达到全国最低,人口死亡率也已经达到很低水平,且很稳定。按照“规划”,本市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要控制在1%以下。而后者在当今社会逐渐开放的形势下,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但也不是盲目无序的。景体华强调:今后各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对劳动力实行规范和准入,以吸引高素质和高层次的人才。 景体华指出:人口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人口质量,同样靠经济的杠杆调节。通过对产业的合理布局来带动人口的合理分布。旧城人口疏散、积极发展新城和小城镇,有赖于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布局的变动。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提出北京的发展是“两轴两带多中心”,中心城次区域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逐步疏解人口与产业,完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金融保险和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 东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也是北京面向区域,联系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地区。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积极引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并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北京第二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 密云、怀柔和平谷的平原地区建设为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重要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将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西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 按照上述规划,城八区吸纳劳动力人口的能力日趋饱和。人们的居住地要跟着工作,也就是“饭碗走”。如果人们居住在城里,而在郊区上班,显然交通等方面不方便,造成城区生活成本提高。这样发展较为迅速的远郊,就会逐渐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而“两轴两带多中心”,规划在两带上建设若干50万人口的新城,也会减缓中心城市人口压力。本报记者张雪梅 怎样控制人口规模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中提出:要严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进一步疏解旧城人口,合理调整中心城的人口分布。中心城中心地区人口约540万人(其中旧城人口约110万人),边缘集团人口约270万人,绿化隔离地区及外围地区人口约40万人。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引导人口在区域层面上的合理分布,保证远期北京人口规模突破规划控制的1800万人时,区域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另外,“总体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强人口的引导与管理,努力控制首都人口过快增长。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实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