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视角就应该是政府视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3:11 京华时报 | ||||||||
作者: 丁锡国 张旭东来源: 新华社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加修饰,没有概念,更不见专业术语。温家宝总理的这番话却赢得了人大代表的热烈掌声。在这些语言的背后,是政府工作思路的百姓视角,是一种从人民利益出发、根据人民需要开展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大事,但政府干得如何,有个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问题。按惯例,可以用一堆数字衡量,譬如,用悬浮颗粒物含量评大气质量,用COD含量说水质如何,这样一来,既科学又严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此专业的东西,只能从专业人员嘴里出,只能从政府部门的报告里来,对环境质量最有发言权的群众的感受,却被排除在这样的体系之外。 就像淮河治污,有的专业人士、权威部门摆出来的都是好看的数字。乍听上去,政府花费巨额资金进行的淮河污染治理工程确实富有成效,但这份成绩单显然和沿淮群众的评价对不上。许多群众不懂得什么是悬浮颗粒物、什么叫COD,但他们知道,只要河里看不见鱼虾,河水还在散发臭气,就不到为淮河治污庆功的时候。 让群众评判政府工作业绩,才最符合逻辑,因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用他们的直接感受衡量政府工作,才是最严格的,因为群众的眼睛、鼻子无法欺骗。试想一下,如果这边政府部门在用大气质量优良率汇报成绩,那边,群众却因为难以忍受刺鼻的汽车尾气和尘埃而不得不掩鼻而行时,哪一个标准更准确呢? 地方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不妨学一学温总理报告里的百姓视角,从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看看老百姓到底在想什么、想做什么,然后确定工作思路,并让群众来对政府的工作做出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姓的视角就应该是政府的视角。 摘编自新华社3月7日电 文/丁锡国 张旭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