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和平代表呼吁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16:4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题:既看收入账,更算支出账──史和平代表呼吁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新华社记者陈芳、赵承 2004年,中国农业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行曲线。面对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喜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却异常冷静。
“看农民的‘钱袋子’,不能光看增收账,还要计算支出账。”史和平代表在两会前专门抽出时间,回访了他经常联系的几家农户,同他们一起细算“两本账”:一是去年的收入账,农民的“钱袋子”究竟增加了多少;二是今年的增收账,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 这是一份让人振奋的农民增收“成绩单”——去年镇江农民人均收入5372元,比上年增长13.5%,并呈现出几大亮点:工资性收入是增收的主要来源,家庭经营收入比上年增长15.5%;税费支出大幅下降,去年全市农民负担总额同比下降一半;粮食直补全部兑现,全市人均19元。农民增收从国家政策得益这一块比重较大。 然而,史和平代表在细算支出账时却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农民平均支出3798元,占收入的七成以上。这其中,食品、住房、医疗等生活性支出达到一半;农民的生产性费用支出比上年增加了40.4%,除种地投入增加外,相当因素是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涨价;教育支出占第三,占15%左右。“这表明,农民增收的成果,有相当一部分被支出的增长抵销,真正的收入积累还不是很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史和平认为,目前关键是要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他提出,一抓对农业的稳定投入。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城市化达到60%以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粮食产业化经营等资金扶持和贷款贴息力度。二抓激励农民自主创业增收。在提高农田亩均收入和养殖效益的基础上,主攻非农业收入,扩大农民创业小额担保资金的使用,加大对今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工资性收入。三抓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经营。下大气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发展特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力争有更多的“生态食品”“绿化食品”打进国内外的大市场。四抓农村二次分配的公平。把农村社会事业的重点放到健全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来。年内力争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40%,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90%,年人均1200元以下的农户全部享受低保。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