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礼仪之邦:从学用筷子做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3:56 新民晚报

  听女儿说,北京的媒体前不久在教市民如何正确使用筷子,还编成“礼仪新三字经”,诸如“手中筷,别指人,勿敲桌,别击碗”等等。这一举措是迎奥运系列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

  必要的礼节、礼仪是化解矛盾、减少磨擦的润滑剂,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助推器。只有重视公民文明礼貌的养成,使他们自觉遵礼、达礼、用礼,才能使素有礼仪之邦美称
的中国更加名副其实,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在距今约3000多年的殷商晚期,纣王已使用象牙筷子了。中国人善于“以简驭繁”,本来要用五只手指,或动刀动叉才能解决的问题,偏偏只需两根筷子,便可胜任。正如一把算盘,一加一减,有时比电子计算器还要方便;一支毛笔,既可写字,又可绘画,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工具一样,能从极平凡简单之中,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中国筷子的神奇,令许多外国政要兴趣盎然。1986年英女王访问中国,英国《每日电讯报》刊出一幅大照片,显示在国宴中英国女王使用筷子的情景。《太阳报》更以一篇“女王用筷子夹龙眼”为题,风趣地报道了女王出席国宴的盛况。当电视台播出女王使用筷子的镜头时,英国观众兴趣之高涨,前所少见。一时间,许多外国人掀起了一股学用中国筷子的热潮,许多人还以此为时尚和荣耀。

  不要以为使用筷子是极简单的事,国人用不着去学。其实,诸如不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勿大声喧哗、行人勿乱穿马路、自行车勿闯红灯等,都是对公民最起码的要求。但有些人依然难以做到,可见要把看似很简单的事做好并非易事,非认真学习和养成习惯不可。

  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老百姓向来把礼貌、礼仪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礼貌、礼仪问题,看起来是些让座、问候、文明用语之类的小事,看起来是些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骑自行车不闯红灯之类的琐事,但反映的却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然而这些年,“礼”,在一些人看来是弱者的最后斯文,被误认为虚伪,而相关的“礼”的教育也渐渐隐去了。不少人缺乏处事谦让、与人合作的意识,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北京抓住迎奥运的契机,在市民中广泛开展礼仪系列教育活动,并教育市民从一些基本的礼节规范做起,这无疑是一个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效之举。在礼仪教育活动中,讲道理是必须的。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讲清基本的礼节规范,说明礼节的古今渊源,告知行礼先知理。这样,把道理说透了,礼与“理”同在,市民们做起来就更自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市的做法有着普遍的意义。

  人民日报(向贤彪)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