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金锁记》:从小说到话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7:44 时代人物周报

  -恰贝贝

  话剧《金锁记》在上海的票房很好,我一直到最后几场才买到票。看两个主体性很强的作家如何互相颉颃是很有意思 的事。当然原著是张爱玲,张先占一筹,然而死人不会说话,临了,张的《金锁记》还是打上了王安忆的强烈烙印。

  首先是小说与戏剧两种艺术形式的限定。读过张的原著的人想必不会忘记小说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月亮。张随时随 地意象化的隐喻能力,为小说营造了苍茫的况味——“隔了三十年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有点凄凉。”这个无处不 在阴惨惨的月亮暗示了曹七巧强韧而虚枉的一生,再怎么汲汲营营也终抵不住时间的消逝与肉身的腐朽。原著中这个既具象又 抽象的月亮在话剧中要怎么表现呢?总不成剪一轮或一弯纸月亮高悬在幕布上——最粗蠢的做法。王安忆果断地舍弃了张小说 中这类最擅长的意象化隐喻,以正面冲突的方式展开,顺时序,环环相扣,直至最后一场歇斯底里图穷匕现的大暴发。撇开戏 剧所要求的“戏剧性”而言,这样的改编也显示了两位女作家文化渊源的缘来各自。张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兴”的修辞方式 与现代主义对隐喻、寓言的强调。而王安忆则是共和国女儿,接受的是苏俄,也就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乃至亚里士多德有机统 一论的文艺脉络:情节整一,讲求逻辑,以构成一个封闭性自律性的艺术王国为最高标的。

  张对这世界的态度是取消,冷眼看世界,王则比她温情得多。剧本对小说最大的改动或添加便是姜长安这个人物。在 原著中,姜长安使人怜但并不可爱。她恨她母亲但某种程度上又是母亲的翻版,且连曹七巧盲动的生命力也失去了,张爱玲惯 有的谑而不虐的原话是:“——谁都说她是活脱脱的一个七巧。她打了一根辫子,眉眼的紧俏有似当年的七巧,可是她的小小 的嘴过于瘪进去,仿佛显老一点。她再年青些也不过是一棵娇嫩的雪里红——盐腌过的。”话剧中的姜长安则被王安忆改造成 一位勇敢的新女性,虽明知疯子一样的母亲会以疯子的审慎与机智破坏自己的幸福,但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做最后努力。现场 最出效果的就是童世舫与姜长安的感情戏。每逢这两位出场,观众就会稍稍松弛下来,从紧张的行进节奏中透一口气。当长安 大声地请求童世舫:请再吻我一下!观众发出了善意的笑声。相较张爱玲,王安忆真是仁慈得多,即使最后的收场仍是悲剧, 王也不惜将小说中一点点亮色的可能浓油重彩渲染一番。另一个完全是王安忆本人的添加,则是弄堂里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大概是留点希望的意思吧——不知道是不是来自曹禺《日出》的启发:陈白露自杀时,窗外建筑工人的打夯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