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保:绿色足音渐趋铿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7:59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记者苟慧智报道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温家宝总理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说到这句话时,掌声再次在人民大会堂响起。

  能源永续利用的健康伴侣

  依然清楚记得,当本届政府在2003年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时,所有人眼前都为之一亮。一年来,它不仅时时成为 媒体的“座上宾”,而且日益深入人心。今年“两会”召开之际,构建和谐社会战略又如日出东海,旋即成为响当当的关健词 。

  然而,专家指出,没有能源的永续利用,“和谐”无从谈起。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 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在和 谐社会的框架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亦是主要内涵。

  对此,能源战略必须作出提前应对。2004年6月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能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努力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

  有关专家在分析这一战略的构建依据时指出,环境容量及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应作为能源决策的重要变量之一。 专家们坦陈,事实上,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约束对能源战略和能源供应技术产生的影响都十分显著。在许多 情况下,环境因素比资源因素更具决定性因素。

  对我国这个名副其实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而言,问题显然更不简单。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18.46 亿吨标准煤,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19.7亿吨标准煤,均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支柱,在能源消费中仍占 较大比重。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主要依靠化石燃 料的格局不会改变,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环境问题俨然已是能源建设的重要制约条件。以煤炭为例,过去我们对煤炭终端消费造成的污染看得较重,而对煤的 前期开发过程中的污染重视不足:每挖出一吨煤炭,就要破坏1.6吨的地下水资源;煤矿开采后造成的地表塌陷,废水、废 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对电力而言,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燃煤排放量的一半,燃煤电厂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

  促进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兼顾经济性和清洁性的双重要求,让环境保护成为能源发展的健康伴侣,这个无比现 实的课题,关系着未来能源发展的前行路径。

  用脚投票的“橡皮图章”

  “叫停”,一个足以赚足眼球的词儿,短短一年间,已让电力行业数次领教。

  而其背景,正是在环保问题上的错误或不明智的选择。先是几家火电厂因为脱硫不利,与二氧化硫控制的“枪口”相 撞,引来巨额罚款乃至停产;接着,是46家火电厂因同样问题上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黑名单”;一场“环保风暴”更是骤然 而起,涉及到13个省区的30个大型在建工程,涵盖电站、石化、造纸、公路等多个领域。其处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 响之深,堪称空前。

  “空前”而已,问题是,可否“绝后”?一时间,不少人都在担心:下一个会是谁?更多的认识到:环境保护,这个 曾经的“橡皮图章”今后要硬起来了!

  曾几何时,人们虽对环保毕恭毕敬,深刻领会,然而,由于旧有的长期积习,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视其为“规定动作” ,多的是“自选动作”,甚至“小动作”。违法者与执法者彼此之间也是“心领神会”。

  权威人士分析,这正是能源领域观念长期偏差的主要原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清———认为能源乃自然界的恩 赐,“不用白不用,用了不白用”。在开发中极尽浪费破坏之能事,一切以经济利益当头,结果带来的是牺牲环境、破坏资源 的沉重代价,甚至是能源的不配合,自然界的报复。再者,就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改革开放至今,许多关于环保的法律 法规相继出台,为能源工业的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好政策没有好落实,不少单位依然故我,我行我素。一场“环保风 暴”,使这种心态暴露无遗。

  今昔对比,有评论指出,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电力紧缺的形势下,敢于去碰这些有巨大经济效益预期的重点工程, 体现出“中国最高环境管理部门对于严肃环评制度的决心”。观察者希望,从此环境保护将挺直腰杆,甚或进入“用脚投票” 的新时期。

  施展谋求双赢的真功夫

  最近,有两个新闻事件将在我国能源的“绿色征程”上留下重要印迹。其一是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并成为国际法;其二,是2月28日,备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法》经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声声催人,若欲“用脚投票”,必需练就真功夫。尽管常常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在能源建设和环境保护上我们却 期望能够实现。

  “要能源,更要环境”,秉承“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我们付出切实行动。

  法律意识的强化当在首位。依法治国,法不可违。实践证明,没有严肃法律的国家,难以保障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少了法律支撑的行业,其健康有序发展也难以保证。因此,要彻底遏制无视环境保护的短视行为,环保工作必须关口前移, 依法上项目,依法定规划。

  其次,专家认为,要完善法规体系,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 经济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重点要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对现有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进行改革,逐步建 立绿色的产业、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体系,引入问责制等。

  有学者建议,借助于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从生产源头上促进能源建设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由此延伸,要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解决影响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 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能源结构调整及优化要有新突破。长远来看,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 海洋能等的选择无疑是最佳路径。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对这些能源形式予以“正名”,并确立 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包括提供上网便利、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等引导和激励各类经济主体参与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相信这个绿色家族会为我们提供不会破坏气候的能量来源,并且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权威人士指出,环保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功夫的最高境界还是要完成环境文化的建设。可持 续发展理念,也是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文化。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参与,环境文化的建设也期待来自公 众、来自民间的力量。其中,公众对重大工程项目决策过程的参与尤为重要。

  “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早晨把一切变得美好。”可持续发展并非朝夕之功,环境保护工作亦是任重道远。不过,基于已 经树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并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人们有理由对中国能 源的新战略和发展前景作乐观的预期。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