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委书记话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12:17 中国西藏新闻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前不久,中共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这个研讨班上,省部级领导干部们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畅谈了各自的
学习体会和理论见解。在此,本网特约请了几位书记为本网撰写文章。

  坚持统筹兼顾,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现实的社会实践。要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矛盾出发,激发各种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发展目标,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和谐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克服。共产党人的责任是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平稳地跨过这个“矛盾凸显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境界。

  江苏是个社会发展较快的东部省份,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全社会来讲江苏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再有饥寒之虞,城乡收入达不到低保标准的仍有近百万之众;二是从全省来讲江苏已经实现了初步小康,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苏北地区的人民没有实现初步小康;三是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较快,但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这些发展进程的不平衡,引发了不同人群的社会心理失衡和各种社会矛盾,影响了地区的团结稳定。

  解决这些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与矛盾,江苏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争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首先,落实“五个统筹”,把发展的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立足点。“穷生斗、富生安”,不发展、慢发展无以安居乐业,不全面不协调难以和谐稳定。我们必须通过加快发展、全面协调解决发展中的不和谐问题。一是统筹城乡共同发展。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稳定提高农业,鼓励农村人进城务工经商,城里人下乡开发农业。二是统筹南北区域发展。去年,苏中地区的外资增速已超过苏南,苏北地区的民资增速也超过了苏南,欠发达地区的内在发展力量开始激活。三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针对江苏资源匮乏,主要靠人力资源发展的特点,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江苏发展的主体战略。四是统筹省内与国外发展。针对江苏地域狭小、缺少发展空间的弱点,坚定不移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立足在国际市场找饭吃,不与中西部抢市场。同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五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江苏在全国人均占有国土面积最少,环境承载和修复力薄弱,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其次,坚持“五个兼顾”,把利益的兼顾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马克思说,人们奋斗的一切,无不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江苏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具体利益的分配上,江苏注意坚持“五个兼顾”。

  一是兼顾国家、企业、群众三者利益。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阳光操作、规范操作,对分流下岗和置换身份的职工给予合理经济补偿。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把保护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的利益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征地补偿标准,严格实行依法拆迁,将城乡土地收益更多地让利于农民和拆迁居民。

  二是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重点是做好推动创业和扩大就业两篇文章。一方面,在全省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努力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

  三是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坚持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对低收入者实行救助,重点帮助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保证他们“三有”──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帮他们解决“两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

  四是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重点是扶持苏北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眼于激发和增强苏北的发展活力,扎实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

  五是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在制定政策、推进发展中,注意寻求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重点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实现社会和谐,重在建设。我们把全面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居环境。

  五措并举构建和谐社会 ——访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视察贵州时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认真落实。

  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贵州省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整个社会总的是和谐稳定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许多新生事物的出现,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上,进一步把经济搞上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要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解决贵州一切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使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二是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特别要认真扎实做好关系民生的各项工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要巩固“两个确保”成果,逐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困难,一定要真诚关心,努力加以解决。要始终把抓好安全生产、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以煤矿生产、道路交通安全为重点,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管理有序、秩序良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要更新社会管理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是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和严格按政策办事,认真解决好农村征地、移民搬迁、城市改造拆迁、企业改制等工作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移民群众的后续扶持工作,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工作重点放在积极预防上,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是要保持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要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

  以体制建设为核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 汪啸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处在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在这当中,核心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和机制。

  要加快社会激励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消除一切制约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体制障碍。坚定不移地坚持效率优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形成鼓励改革创新,鼓励勤劳致富,鼓励干事创业,鼓励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和体制环境。

  要加快社会管理与控制机制建设。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保证社会有序运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各种行业组织、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各类群众组织的管理和自律作用,努力形成政府管理与社会调节互动互补的机制。要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又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德治在教育群众、凝聚民心、整合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按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分配制度,着力解决分配不公和收入过于悬殊的问题,着力消除产生分配不公的不合理、不合法因素,防止非法敛财,投机暴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通过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要加快维护社会稳定机制建设。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千方百计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要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保障公共安全。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努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要加快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建设。监督是文明社会进行社会关系调适、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要以公共权力为监督制约的重点,努力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方式,防止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防止社会腐败。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及各类社会事务信息的公开,增强各种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以党内民主强化班子建设──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

  近两年来,中共四川省委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发扬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建设民主政治领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跃党内民主气氛,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差距,推动工作全面进步方面卓有成绩。对此,本网记者专题采访了张学忠同志。

  记者: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方面,四川省有哪些措施?

  张学忠:近年来,四川把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触及矛盾、沟通思想、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效果。我们明确提出,开好民主生活会关键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批评关键在一把手要带头批评。坚持从省委常委会做起,在全省逐步展开、层层落实,努力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形成良好风气,积极倡导健康的、高质量的党内生活。

  记者: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怎样确保这项工作不走过场,并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张学忠:开好民主生活会,关键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说过,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但有的地方和单位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党内生活缺乏严肃健康的氛围,民主生活会往往成了工作汇报会、评功摆好会。克服这种现象,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们要求,民主生活会必须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要求,进行互相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全省做出示范和表率。同时,责成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对各市州和省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检查,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作为衡量民主生活会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凡是敷衍应付、走过场的,必须重新补课;有意绕开问题、回避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进行通报批评。

  记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容易得罪人,如何克服这种不敢批评的心态,在党内民主建设中有效发挥这一法宝,使之既能教育和挽救干部,又能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

  张学忠: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在开展批评。现在,不敢开展批评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既不愿作自我批评,更不愿批评别人。有的自我批评能做到,但批评别人却难以开口,主要原因是怕得罪人,有的是怕丢选票。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批评不良现象,纠正不正之风,得罪的是极少数人,赢得的是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事实上,同在一个班子工作,每个人的优点缺点、工作得失,相互都比较清楚,这层纸捅破了,见了阳光,问题就好解决了。只要形成了健康的氛围,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一些问题在班子内部说开、讲明、点醒,既反思了自己,又帮助了同志,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班子都大有好处。有些干部出了问题,党组织没有及时指出、提醒和告诫,结果不仅问题未得到及时纠正,反而越来越严重。不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不可能做好监督工作。如果总是你好我好,遮着捂着,回避矛盾,掩盖问题,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潜伏着严重的隐患。

  记者:具体到一个班子的成员,由于工作生活天天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需要勇气。请问张书记,党委主要负责人应怎样发挥作用,如何在班子内部搞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形成一种长期的、良好的风气?

  张学忠:在班子里开展批评,有针对性地点几句,可能有人晚上睡不着觉,但是他警觉了就会改正,这才是对同志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开展批评要一针见血,敢于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深刻剖析问题,涉及具体的人和事,达到振聋发聩、令人警醒的效果。

  我省一些市委班子民主生活会率先动真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好做法,推动全省扎实开展这项工作。开展批评,关键在一把手要带头批评。一把手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班子风气形成上起着导向作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问题上,一把手尤其要起好带头作用。首先要带头严格解剖自己,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怕丢面子。

  作者:何大新 蒋作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