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完善我国应急救灾体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17:1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顾瑞珍)一场场大火、一次次矿难,一个个灿烂的生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瞬间飘逝,“要从国家安全、稳定的高度,通过立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预警制度,加强和完善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今年两会上,城市应急和预警机制问题备受委员们的关注。去年8月12日,台风“云娜”在浙江温岭登陆,1小时后民政部门启动紧急救灾二级响应,很快又升为一级响应。24小时内民政部派出工作组,48小时内制定出中央救灾应急资金补助方案,监督、评估等工作也随即展开。如今,全国已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80%的地、县制定并颁布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预案,初步建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联网的灾害信息平台。

  “一旦发生重大的灾害,民政部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得到灾情信息,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

  从非典疫情、淮河水患到地震海啸灾情,在灾害面前,正在完善的中国应急救灾机制作用凸显。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说,2004年在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救灾款专户管理制度的同时,重点提高了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谭庆琏介绍说,目前我国的救灾系统分为社会稳定系统、自然灾害系统、生态安全系统,并包含12个行业紧急救援管理子系统,如抗震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生产事故应急、消防、交通安全、海上搜救、核事故应急、飞行器事故应急、旅游紧急救援、紧急医疗救援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费不足、部门间协调不够等,他建议,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应急救援体系和抢险救灾体制,同时建立国家紧急情况下统一的社会抢险救援机构。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减灾防灾实力,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初步建成覆盖所有灾种的预警、预报体系,从而为快速决策和启动救灾工作的应急机制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救灾体制,邹玉川委员建议,各级政府要有危机意识,制定出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隐患的预案。一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在事故发生时,要尽可能地增强透明度,让社会了解事故的真实情况,这是稳定人心、建立政府公信力、争取公共支持和参与的关键;三是依靠科学决策,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四是全面正确地分析形势,特别是对事态的发展走向,力争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果断决策,沉着指挥,争取把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温克刚委员还建议,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普及发生地震、火灾等情况时救灾和自救的知识,增强国民的抗灾意识。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