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统计注水:是什么让统计走了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21: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 题:是什么让“统计”走了样?——记者与一位人大代表的对话 新华社记者郭奔胜、胡作华、代群 (实例回放)
不久前,某县一个看似正常的统计局长人事变动却在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据介绍,这位局长是学统计专业出身,业务能力很强,年纪也轻,但却被突然调到了一个较为闲置的岗位,做书记去了。一些知情的人透露,变动是缘于一个统计数据的“分歧”。在去年底,这个县统计出来的GDP增长是11%,但书记的意思是要调到18%。局长认为,数据是层层统计上来的,变动较难,没有按书记的要求办。结果3个月后,发生了人事变动。 就统计注水问题,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溧阳市市长高清就数字造假问题有一番对话如下: 记者:类似这类事情,在基层普遍吗? 高清:肯定不是个案,原因很简单。当领导的都需要能看得见的政绩。现在政绩容易出在两个领域,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如建设宽马路、盖高楼、建大广场。二是各类统计数字上,像GDP、财政收入、工业规模等。这样一来,领导就十分看中统计等相关部门,合意的就重用,对不上路的就换人。工作实绩和能力就成了另一回事。 记者:造成虚假统计泛滥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清: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统计法执行不严格。法律上虽然明确了各类指标体系之间的应证关系,并对统计原则、义务、责任都表述的很清楚,但实际做起来,往往被搁置在一边。统计人员有法律意识,但是往往自己作不了主,最后还得领导定夺。这就使统计工作偏离了法律的约束,也就容易走样。二是与干部的考核评价提拔体制有关。现在的虚假数字都是干部造出来的,而不是真实的经济运行指标。因为领导干部中有一种认识,不论任职长短,总不能让数字太难看。现在的考核太看中这些数字,而对干部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老百姓对发展的认可感受较为忽视。王怀忠在阜阳每年搞出GDP增长30%的速度,民怨沸腾,但升迁照样提速。这种考核办法树立了一种错误导向,也是数字造假的‘原动力’。” 记者:怎么看虚假统计的危害? 高清:现在上下统计部门之间在博弈。下面统计部门总想帮助领导报高一些,上面的统计部门因担心数字过度膨胀难以平衡,就使劲挤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领域内的“吃喝风、公关风”。客观上讲,统计失真有它的复杂性,出入在10%左右都应该可接受的,但是达到30%,甚至到了50%以上的比例,这就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了。统计应该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但如果成为干部“升迁寻租”的一个手段,这就可怕了。统计出来的数字离实际的发展情况很远,离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很远。长期下去,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就会出问题,我们发展的公信力就会打折扣,也会滋生各种腐败。 记者:解决注水数字的“钥匙”是什么? 高清:一要清醒看待数字。在干部考核上不能只以统计的数字为依据,要多看一些“短腿”的事情是不是有人去做,一些打基础的事情做的怎么样,多考察教育、社会事业发展等隐性的政绩。即便看数字,也要有懂行的人去,比如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能否让统计专家也参与进来,对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以防止被“豪华数字”蒙住了眼睛。二是对统计领域内的问题坚决纠正和整改。特别是一些典型数字造假案件予以公开曝光,加强社会监督,还统计数字的真实面目。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