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广场那个黑色的星期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13:20 温州都市报
  本报记者 王宏通 讯员 单品荪

  35年前的5月16日,温州一批知识青年去黑龙江支边,由于去送行的人太多,秩序混乱,场面失控,造成不少人员伤亡。
人民广场那个黑色的星期六(组图)
主席台两边的标语还是很清晰。郑鹏 摄

人民广场那个黑色的星期六(组图)
如今的人民广场依然没什么变化。郑鹏 摄

  画面:斑驳的大门历尽沧桑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让人的心情也如同这春雨般的潮湿。雨终于停了,但风仍带着寒意在街道上乱窜。

  从市区府前街一路走来,远远地就能看到人民广场。在门口逛了一圈,发现广场大门上的油漆已经开始脱露,显出了铁红的锈斑。这些锈斑似乎在告诉人们,它经历了很多风雨,才有现在沧桑般的模样。

  在人民广场门口,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木然地注视着府前街。老人告诉记者,“这门架还是35年前的,以前不是这样的铁门,1970年的时候还是木头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铁门。”他抬起头,指着广场南面围墙外的黑瓦房,加重了语气说,那些房子还是旧的,到现在还没有拆,主席台也都没变。”说完这句话,老人望着主席台,长时间地沉默着。

  背景:响应号召去支边

  很多市民可能存有这样的记忆:1970年5月16日,星期六,一批准备去黑龙江支边的知青在市区人民广场前集合等待出发,由于当时前往送行的人数太多,一时拥挤不堪,秩序混乱,造成不少人员伤亡。

  为了了解整件事的始末,记者进行了一番追访。

  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

  1970年的《人民日报》也对此发表了文章,指出,“下乡知识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经常地抓,反复地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贫下中农是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好老师,一切有革命志气的下乡知识青年,都应当下定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革命一辈子,为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位上了年纪的市民告诉记者,当年温州为了搞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班子。

  “去了农村,就意味着与家乡、家人离别。”一名知青回忆说,“所以走的那天会有那么多人去送行。”

  悲剧:“多米诺骨牌”被推倒

  1970年5月16日,接到市里的通知,去黑龙江支边的温州知青在早晨5点多钟就早早来到人民广场集合。由于去黑龙江支边的知青人数较多,仅5月16日这一批就达1000余人。

  当时的人民广场像所有许多刚解放的城市兴建的广场一样,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场所,也是一个城市进入人民社会的象征。它在每个人的心中,是广大的、是雄壮的。

  那天早上5点钟,天刚发亮,人民广场前面的空地及东西两侧的街面上,早已站满了前来送行的人们。

  约5点半左右,人民广场一侧的小门打开了,出来七八个身穿橄榄绿军装、别着红袖章的管理人员,他们让站在最前面的人稍稍往后退,腾出了一片空地,再用一根很粗的麻绳拦起了一条“通道”。这时准备出发的知青已经陆续到来,他们提着行李,经过这条通道走进人民广场。这时广场外面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大约到了6点,随着大批知青和送行亲友的到来,广场门口的人数猛增,不大的空地上顿时被挤得水泄不通。许多人为了要送自己的亲人上车,就拼命向广场里面挤。这时,现场已经有点乱了,被挤在中间的有些人开始感到胸闷、头晕,呼吸困难。人群中还传来妇女的哭声。一部分在广场里面的人似乎已经感到事态不妙,开始奋力向广场外挤,企图逃出这一“危险”地带,但已为时已晚。而此时外面激动的人们仍继续向广场大门推进,一出一进,造成场面无法控制,广场中间那扇紧闭的大门被密集的、汹涌而来的人群所形成的巨力撞开了。

  刹那间,人群犹如被打开闸门的潮水一般向广场里面涌去。挤在第一排的人根本无法站住脚跟,当即被撞倒在地,第二排的人也随之被推倒,纷纷压在第一排人的身上。后面的人继续向前面涌,他们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脚步,只得从倒在地上的人的身上踏过去。现场哭喊声、呼救声混成一片。“多米诺骨牌”式的悲剧发生了。

  现场:亲属出事知青返回

  “我叔叔就是在那次事件中遇难的。”当年的女知青杨女士说。杨女士现在市区一个彩票点卖彩票。“口兹口兹”的彩票打印声拉起了她的回忆。

  1970年5月15日晚,离开的这一天终于就要来了,杨女士全家人都睡不着,大家一直聊到凌晨2点,到早上4点多就都起床了。一些亲戚和邻居也都来为她送行。他们是早上5点钟出发的。出发前,她叔叔说,去黑龙江种地,没有草帽怎么行?说着就帮忙去拿草帽了。

  到了广场的时候,那里很嘈杂。看到前后左右都是人,杨女士几乎是被人架着走到门边的,就像是在乘船,一会儿往前俯,一会儿往后仰。

  挤到广场大门口已经6点多了,可是大门被关了起来,大家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后来,旁边的一扇小门打开了,由于人实在太多,杨女士的母亲叫亲戚朋友们别进去站在外面等。送杨女士到广场里面的是她的父母和两个叔叔。杨女士晕乎乎地被挤进广

  场后,才发现与父亲和其中一个叔叔走散了。到了里面,人还是很多。这时,天已经大亮了,她看到几个人抬着一个人往广场里走来,当时隔得远,没看清楚,还以为那个人是被挤晕的。过一会儿,就听到人们在议论,说大门边踩死人了。母亲问她有没有看到父亲,她说没有。等到车队出发时,她还在找她父亲,是另外3个男同学把她硬抬上车的。

  车上哭声一片,伤心的、担忧的、离别的,杨女士也一边哭着一边要下车找父亲。几个男同学站在车门口,拦住了她。一个同学在车子开走的时候,都没有见到她的母亲,她一直从温州哭到金华,嘴里念叨着:“我妈妈出事了,我妈妈出事了。”等到了金华上火车的时候,听到有人点杨女士和那位正在哭的同学的名字,告诉她们,不用去黑龙江了,可以直接返回温州。杨女士这才知道,她的一位叔叔在人民广场里遇难了。

  一位老同志说,发生“5·16”事件后,市里向省里报告了这一事故。省里立即作出了指示,有直系亲属在这次事故中伤亡的知青,可以留在温州。这也就是杨女士可以返回温州的原因。

  目击:死里逃生鞋子满地

  知青徐先生也经历了这起事件。那天他和送他的姨妈也被挤到了大门东侧,当时大家看到这一突如其来的场面都惊呆了。他立即一手抱着姨妈,一手死死地拖住大门边的一根柱子,才没有被人潮冲倒。因为如果当时被冲倒,就很有可能被后面涌上来的人群踩死。

  徐先生还看到同班的一位女同学被挤倒在人堆中,和他仅隔四五米远。只见她一边哭喊着,一边高高地举着右手在拼命地挥着、抓着。一位维持秩序的管理人员伸过去抓她的手,费了很大的劲两人才抓在一起,最后她终于被拽出了人堆,幸免于难。

  徐先生在描述这一惊心动魄的事情,仍心有余悸,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惊恐的神情。他说,当时现场哭声震天,乱成一片。后来维持秩序的管理人员马上进行人群疏散,受伤者被送往医院抢救,事态很快得到控制。市里组织人员处理这一突发事件的同时,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接知青的车队仍按原定计划出发。当车子开过广场大门口时,大家看到的是丢了一地的各式鞋子……

  数据:16死60伤

  “5·16”事件震动了省市及中央领导,当时由于政治需要,对此事作了低调处理。那么,在那次事件中到底有多少人员伤亡呢?有人说“5·16”事件伤亡了50多人,有的则说是十几个人,也有的一一数着说只有6个人。

  记者在1970年5月18日的《浙南大众》上查到,一篇《温州市又一批知识青年赴黑龙江》文章提到那次去黑龙江的“知识青年有八百余人”,并有“数万革命群众敲锣打鼓,夹道欢送。”说明那天去的人很多,这是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可是没有报道具体伤亡情况。

  经过一些老同志的提点,记者在《鹿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第80页中,找到了这样一段话:“5月16日,人民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欢送今年第二批知识青年830人赴黑龙江。当时广场进出口处人群拥挤,发生严重伤亡事故,受伤群众60名,其中重伤23名,抢救无效死亡16名(男3人,女13人)。”

  沉思:两条标语一个痕迹

  不管怎样,35年过去了,今天记者把这件事写出来,只是想把这段珍藏在记忆底片里的影像冲洗出来,作为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张放大的相片。毕竟,这是一张带有浓厚时代特征的相片。

  往事已逝,悲痛早已成为历史。人民广场依旧在市中心,只是在这个日益发展、鳞次栉比的城市里,它显得小而简陋。广场的地面也有些坑坑洼洼了,里面停放着许多车辆,在暮色中显得有些冷清。广场上只有几个小孩在踢足球,打破了广场的冷寂。

  广场北面的主席台两边仍旧刻着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标语,这两条标语对于这些小孩来说只不过是几行文字,但对于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市民来说,常常能勾起他们曾经的回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