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革改制,打通南京科学发展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13:43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2004年,是南京大规模实施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攻坚之年。这一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改革改制向更广的领域纵深推进。回顾这一年所走的每一步,我们触摸到南京改革改制稳步推进的脉动,也欣喜地读到了一个以发展引领改革、确保利益和谐的新改革观,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发展引领改革,南京在重塑经济基础

  截至去年底,我市改革改制取得了重大突破:320家市属国有工业企业“三联动”改革基本完成,7家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全面启动,220家商贸、城建、农业等系统的企业改制基本结束。专家认为,这一轮的改革,是对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了发展的潜力,释放了活力,凝聚了动力,是对经济基础的一次优化重塑。改革重塑宏观经济基础,全市所有制结构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混合所有制经济倾力推进。据介绍,2002年全市国资、外资、民资的比重为75∶15∶10,2003年为65∶20∶15,到2004年底,这一比例达到50∶25∶25。国企、外企、民企的产出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0%、25%、25%,对财政的贡献度大致为60%、20%、20%。市经委有关负责人说,改革加快了优质资产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聚,带动了全市工业布局的调整,提升了竞争力。最有力的证据是,去年南京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2210亿元,同比增长了约3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65%。改革又重塑了微观经济基础,改制企业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实力明显增强。据对全市完成工商注册的253家企业的统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从改制前的76.3%降到60%。南京汽轮电机厂、高速齿轮箱厂等一批企业改制后,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吸引、带动了各种外来资本和资源,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成了美国通用等世界500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南钢、中国水泥厂、南京桂花鸭集团等企业,改制后呈现出产销两旺、效益增长、税收增长、职工收入普遍增加的良好态势。2002年,累计亏损3.3亿元的中国水泥厂改制后,从根本上扭转了经营的困境,由改制前欠税207万元到上缴国家税收8000多万元。

  确保利益和谐,职工成为最大受益者

  改革是对各方利益的一次重大调整,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稳定和发展大局。确保利益和谐,是南京这一轮改革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保障职工利益,使其成为最大受益者,则是验证企业改制是否确保利益和谐最为关键的一个标准。南钢改制后,职工人均年收入增加了4000元;桂花鸭集团改制后,职工持股成了股东;南京食品工业公司改制时,在册职工985人中,除4人自己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外,981人全部签下新的劳动关系和托管协议;中国水泥厂由改制前欠发职工4个月工资,到现在在岗员工月均收入1600多元……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人们看到了改革的魅力所在。南京高速齿轮有限公司职工尉迟文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制前,我们这些一线普通职工哪敢想有一天能买上私家车,但现在不但敢想了,而且有的已经买了,我也有这个计划。为什么敢想敢买?因为收入高了,企业前景也不错,我们能看到希望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为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害,我们对职工分流安置作出了一些“硬规定”。对录用上岗的职工,除职工本人要求外,新企业必须与其签订3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对托管人员,必须签订托管协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制式文本,在文本上注明“改革时应计发的经济补偿金额”;对解除劳动合同的,在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工龄上,统一按照“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龄”。此外,在社保关系的接续上,改革企业不得拖欠职工工资、社保费、医疗费等职工内债,必须清偿后,新企业才能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正是这些“硬规定”,确保了改制的稳定,推进了改革。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经备案的195家改制的国有企业涉及总人数22.5万人,其中在册职工13.5万人。已经分流安置职工的99家企业中,有在册职工9.4万人,其中重新签订劳动合同5.1万人,托管人员3.5万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只有0.8万人。

  全方位拓宽领域,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也大刀阔斧,以更实的招数、更大的力度,给南京新一轮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2003年7月开始,我市市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全面铺开。到去年底,列入全市改制转企计划的146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已完成125家。目前,这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后,在隶属关系上与原有的“婆婆”——政府和事业单位脱钩;产权上从国有变成了民营;职工身份进行了置换,由原来的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变成了自由职业者和民营企业员工。与此同时,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培育了一批新型中介组织。改革还在更宽的领域进行。农村土地征用制度、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等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大力营造创业致富的社会环境,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89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08亿元,民营经济对全市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批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取得突破,制定了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等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初见成效……其中,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去年的经济“紧运行”下作出了突出贡献。去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央行银根收缩,土地、电力、环境资源都在趋紧,一些长期集聚的矛盾不时凸现。这些都对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发展中的“瓶颈”。投融资体制改革从城市建设领域突破。2004年,长江三桥、长江二桥股权融资的成功,便刷新了我市重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纪录。其中,三桥的增资扩股,是对城市增量资产的股权融资,解决建设所需资金;二桥的股权转让,是灵活运用特许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的成功案例。新的突破还在继续,南京发展将因改革更加精彩。南京日报记者 施勇君(编辑 晨光)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