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校园话题少儿校园歌曲“失声”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05:21 重庆晨报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样朗朗上口,健康向上的童谣曾经给几代人以美的享受和陶冶。然而,现在中小学生却将流行歌曲“改编”成不健康的“灰色童谣”,并将此视为流行和时髦而津津乐道。对此,专家呼吁,努力营造绿色校园文化。

  流行歌曲唱进校园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校园儿歌创作似乎进入了“冬眠期”,不仅数量少,而且乏善可陈。然而孩子们对它的需求却丝毫没有减少,于是出现了许多内容粗浅,甚至变味的所谓“新校园童谣”,严重阻碍了儿童健康向上的情趣的培养、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某中学学生组织的一次卡拉OK大赛上,学生们参赛的歌曲多是《谢谢你的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双节棍》《我是女生》《被爱捉弄》。只有一个学生唱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最后还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采访中一位中学生的话可能说出了不少同学的心声:“流行歌曲的节奏比较明快、有活力,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新学的流行歌曲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面对少儿校园歌曲逐渐在淡出孩子们的世界,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这不容乐观的现状。

  创作者越来越少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儿歌今天几近“失声”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歌曲创作者稀少,缺少支持创作的激励机制。据业内人士说,创作校园歌曲很难有写流行歌曲所得的报酬高,因此没有或者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校园歌曲的创作。据悉,在刊物上发表一首儿歌稿酬仅几十元,而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创作者让歌星演唱能得上万元。另一方面,校园歌曲创作者对当代学生的爱好缺乏了解,进入校园的歌曲无法引起共鸣。

  如今,我国有2亿多儿童,但据了解,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基本没有。一些音乐作曲者即使写歌,也大多只给那些广告片、电视剧或开幕式、酒会、茶会之类写写曲、配配乐。在如此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儿童歌曲怎能不“失声”?

  而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校的一些老师虽然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儿歌创作,可由于能力有限,优秀的儿歌作品十分缺乏。一方面,孩子对儿歌的需求十分强烈;另一方面,我国儿歌的资源库十分贫瘠,于是便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辛花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