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让“节约”成为广泛认同的生存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09: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节约型社会和过去仅仅强调节约的‘勤俭建国’相比,内涵更加广泛”———基于此,必须着眼于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把节约资源纳入经济转换方式的重要内容,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愿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让每个人羞于浪费、不敢浪费,并为浪费承担责任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
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连日来,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迅即成为舆论当中的热点话题。而两会开幕之前,同样的呼声出自3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口,可谓掷地有声———3月3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以这样的文字开头:“一餐15万元的年夜饭,豪华落地玻璃窗,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城市建筑,重复建设的机场、公路和中小型电站……中国社会正坠入一个五光十色的消耗旋涡中。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资源紧缺的警钟声四起。”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原副部长郑一军列举的数字让不少人吃了一惊。他说,我国既有约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左右是高耗能建筑;鉴于建筑用能已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近3成,建筑节能对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可谓举足轻重。

  方方面面如此一致的主张,其实蕴含着某种必然。如今,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如此。因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所承载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压力越来越重。在这种背景下,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尤为重大,我们必须而且只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际上,更早以前,一些有识之士就对“地大物博”的说法提出过质疑,认为这一说法容易给公众以误导。实际情况是,我们自然资源人均占有率较低,且利用率偏低。中国单位GDP耗能之高,数倍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以能源高消耗为代价的。有专家预言,在未来20至30年内,我国以水土资源为中心的农业资源将接近或者达到临界状态,关键矿产资源会走向全面紧缺,加上人口增长的压力,我国将面临着资源最短缺的时期。而与此同时,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风气远未形成,追求奢华的心态正在蔓延。

  有专家认为,节约型社会应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一个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主要是指消费领域。其中,尤其应当强调的是,正如有关专家所言,节约型社会和过去仅仅强调节约的“勤俭建国”相比,内涵更加广泛,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换句话说,应当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当中,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质消耗来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倡导节约不能止于道德呼吁。简单的例子,尽管“节水”标语已经贴到大大小小卫生间的水龙头旁,但水资源的浪费依然成为不少城市挥之不去的顽症。节约、节能必须着眼于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把节约资源纳入经济转换方式的重要内容,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愿意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让每个人羞于浪费、不敢浪费,并为浪费承担责任,使节约、节能成为公众广泛认同的一种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

  说到底,我们必须在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设计我们的发展路径。“空调并非开得温度越低越好,照明并非越亮越好,小轿车的普及率并非越高越好”。从勤俭节约的传统到适度消费的主张,以及对可持续增长的追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成为我们在发展路途中自我约束、让理性不断成长的见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