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建设诚信的社会始于权利和法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13:10 新京报

  中国要建设的和谐社会,自然少不了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社会要维持正常运转、市场要维持较低的交易成本,需要友爱和诚信。友爱会自然地形成于家庭之内、亲朋之间;而在家庭与亲朋、熟人圈子之外的“大社会”中陌生人之间诚实守信的社会习惯,则需要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才可发育出来。

  从制度层面上说,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取决于一个人的权利能否得到承认并得到保障,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谐社会的前两个理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在市场交换与社会活动中,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人们自然会对陌生人有某种怀疑。但是,假如法律平等地保护每个人、给予每个人以他所应得的,而法院会让权益遭受侵害者及时得到救济,人们就可以比较放心地信赖他人,与他人交易、合作。长此以往,诚信似乎就会成为人们的“社会本能”。

  这就是制度的教化功能。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彼此的权利,法治又能有效地保障每个人的权利,这就是一个社会形成诚信习惯的制度基础。诚信,来自于人们对于平等的权利保障机制、对于法律制度的持久稳定的信心。这种信心使人们要求自己诚实,对他人守信。

  反过来,不够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会教人们不去信任陌生人。假如一个人心地善良,信赖陌生人,与之进行交换、合作。但对方却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中途变卦,从而侵害他的权利,此时,他在政治和司法领域中却都找不到救济的办法。那么,下一次,他就再也不会信赖陌生人了。

  这是一种逆向的诚信激励机制。这样的制度教人们怀疑他人,教人们学习“厚黑术”。长此以往,欺诈会被当做精明,诚信会被当做愚蠢。

  于是,市场交易与社会合作的规则扭曲了,有点倒错,社会的交易、合作成本因此大幅度地提高。这种成本既表现在精神上:每个人都会觉得很累,都要提防他人;也表现在制度上:不诚信的社会气氛会影响交换与合作网络的扩张,影响人们之间合作的深度,人们之间不能进行长远的交易与合作,也较难进行大范围的交易与合作。

  诚信的缺失,导致的是企业的自我治理无从发育,从而无法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企业群体,也就不存在企业家群体内部的伦理约束与惩罚机制,这又使企业家丧失了一股养成诚信习惯的重要推动力量。

  建立诚信社会,政府理应带头。如果政府部门不尊重民众的权利,随意改变已经形成、并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权利和规则,诚信就会更快流失。比如,在城市拆迁与农村征地过程中,政府压低补偿标准,导致拆迁户自知权益受到侵害,却又无法找到救济渠道,还如何信任政府的政策和司法制度?

  诚信是一种社会习惯,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但能否找到诚信或重建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实现法治秩序。在这种法治秩序下,一方面,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作为交易的一方,假如侵犯了民众的权利和利益,民众也依然能够找到救济;另一方面,在个人、企业之间进行交易与合作的时候,权益受到损害者也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济。因此,诚信始于人们对司法制度的信任,对法治秩序的信任。不诚信的行为被及时矫正,诚信才会成为社会习惯。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