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教育成本分摊要有明白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17:17 新华网

  教育成本分摊要有“明白账” ( 新华网 2005-03-13 17:21:44 )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郭奔胜、赵承)“以前的办学经费还可以银行贷一点,工程费垫一点,学校凑一点,现在这三条道都堵住了。学校往后的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两会上,一位来自教育界的人大代表一番“牢骚话”说出了现在中小学经费的窘况。

  另一位代表也算了一笔账:自己所在省份实行“两免一补”的经费缺口约是23个亿,如果加上原来的旧账,就是很大的包袱。但按照现有的教育投入分摊机制,基层是没有办法消化掉的,后果是教育投入继续“空转”,包袱的雪球越滚越大。

  严格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制,让教育投入“硬”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全国推行义务教育“一费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教育收费行为。不过,教育总是要花钱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民的负担是减轻了,但整个教育过程的经费负担并没有降多少,相反还面临更严峻的形势。由于学校“欠账”太多,执行“一费制”受到了不小阻力。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一半以上省份的教育经费出现了负增长,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本次两会上,涉及加大教育投入的议案提案占到了四成左右。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花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政府应该是最大的责任者。“说是教育投入要占GDP的3%,但实际上2%都不到,反正也不承担什么责任。”

  投给教育的钱要尽可能多往预算的“筐”里装,改变专项经费带来的“多要多给,少要少给,不要不给”的弊端。目前,教育投入多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决策水平和对教育的认识高度。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相对于基础设施投入和办公经费等,教育并没有真正摆到优先位置上;本应该放到预算里的钱,却用专项经费的形式加以灵活使用。结果把“执行预算”变成了“主要领导掌控经费”。

  教育成本分摊必须要有一本“明白账”。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各级政府之间应该形成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合力,防止出现推诿扯皮。依法确定教育投入随经济发展的增长比例,彻底扭转教育投入增长与GDP增长不成比例的现状。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