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总理报告力促社会公平 让财政阳光普照弱势群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09:25 中国新闻周刊

  温家宝总理报告中体现出政府财政着力点的变化,蕴含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的思路

  28次掌声。

  不知从何时起,掌声的数量和强度成为人们评价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指标。3月5日上午
9时05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开始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比起去年,掌声多12次。

  如果说温总理去年的报告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法治政府的目标,那么代表们的掌声则表明了对新一届政府第一份答卷的认同。答卷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中心,三个着力点。一个中心是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三个着力点是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抓紧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两会”前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的关键词。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前12天,胡锦涛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要素,勾勒和谐社会的蓝图。

  围绕这一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从体制改革和给予弱势群体更大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入手,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先期的落实。落实之策,为“10年建成法治政府”与“促进社会公平”。它们分别是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要义,并与胡锦涛关于和谐社会六要素说的前两项吻合。

  包括农村改革、国企改革、非公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等体制难题,一年前的报告就已提出,今年多有深化。相对而言,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是今年报告的主旨。

  温家宝在报告中正视了这样的现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温家宝明确地提出,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弱势群体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政策,昭示着中国公共财政政策的转型。

  “明年全部免除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温总理在报告中这样说。去年预计5年全部免除农业税的目标将提前两年完成(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宣布免除农业税),这成为本次报告中最大的亮点。

  因减免农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将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今年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后来还补充说,加上补贴,总额为900亿元左右。这与去年的“100亿元粮食直补”相比,力度之增,一目了然。

  另外,2004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亦创历史新高,达2626亿元,增长22.5%。

  同时,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说法,也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亮点之二: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此前,国家已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去年,中央财政还总共投入160亿元,为西部地区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如财政部长金人庆所说,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话题是,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今后企业裁员将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他的话意味着,国企下岗职工或将成为历史名词。

  新世纪以来,国企新增下岗职工人数逐年下降,去年为180万人左右(高峰时期为每年600万人以上)。在这个群体规模逐年缩小的同时,农民工(由失地农民和有地农民组成)的数量逐年上升。北京大学教授丁元竹对本刊说,目前农民工人数已超过1亿,而每年尚有1200万左右的新增农民工。

  与国企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包括失地农民)两个群体的此消彼长相应,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弱势群体的侧重点也从国企下岗职工转移到农民工。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若干举措可以作为注解:“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抓紧建立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工资正常支付的机制,继续做好清欠工作。各类企业都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并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增加职工收入。”

  政府还曾在去年提出用3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今年交出的答卷是:已偿还历年拖欠工资332亿元。

  公共财政呼之欲出

  在视线和财政更多向社会弱势倾斜的背后,是政府定位和思路的变化。

  温家宝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非典疫情蔓延,集中暴露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从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财政投入等方面,及时做出必要调整。”这种调整的体现,除了前文所指出的财政倾斜之外,社保资金和国家在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投入,亦分别增长18.5%和15.4%,达1465亿元和987亿元。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景天魁研究员注意到,在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关于大项目、大工程的篇幅已越来越少。

  据本刊了解,基本建设支出部分,在改革之初的1979年曾占整个财政支出的40.4%;现在其比例则不足20%。相应地,本刊前文亦已表明,在这期间,公共产品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上扬。

  钱花在何处,怎么花,是一个国家政策的风向标。在林毅夫、马海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和韩保江(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三位教授看来,这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的转型,即由生产型财政政策转向公共财政政策。

  曾有媒体对比中美两国财政预算指出,2003年,位列美国联邦政府支出的前四项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国防和利息支出;而同年中国政府支出的前四项分别是国防、基本建设、支农和各项农业事业费、行政管理费。

  但可以看到,在中国,这个比例正发生着变化。社保资金和国家在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投入,均属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投入逐年上升,无疑对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有利。根据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研究员的研究,虽然反映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仍在不断上升,但在2000年后,其增大趋势已经放缓。

  从上届政府开始,中央已经开始从财政角度为促进社会公平发力。在1998年末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目标。而力度的加强,则始于本届政府。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中旭)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