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知青杨小彪深情话当年 20050314(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1:16 云南日报
老知青杨小彪深情话当年20050314(图)
杨小彪展示当年老知青在傣家的生活用具

  他是一家清洗公司的老板,但两把存了30多年的划篾刀却是他最珍贵的收藏。

  1969年2月9日,原本在昆明市第四中学就读的杨小彪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瑞丽市弄岛当了知青,那时,他18岁。那以后,杨小彪和同寨子的知青们在当地乡亲的帮助下盖起了一幢竹楼,开始了与傣族同胞们同劳动、同生活的日子。不久,杨小彪发现傣族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竹子,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做篾活。此后,从编粪箕、编凉席到建竹楼、做竹床、编提篮,杨小彪在方圆几十里都出了名,连昆明知青回乡前都要请他编小提篮回家送人。乡亲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一位老大爹还带杨小彪去寺庙“开光”,给他取了个傣族名字“帅恩彪”,希望他永远留在边疆。

  “我们不能没有歌唱,没有歌唱就像生命没有太阳一样!”在雷允寨,知青们业余最快乐的事就是偷偷躲着唱外国民歌。当时,《山楂树》、《三套车》、《红河谷》等外国歌曲被称为“禁歌”。知青们只能在竹林中、宿舍里悄悄吟唱。那时,杨小彪唱着《黑眼睛的少女》,心中感到了无尽的迷惘,他的未来会是怎样呢?

  1975年,杨小彪终于有了返城的机会,他随身带了在街子上6元多钱买的两把划篾刀回家了。此后,他脚踏实地,从司炉工成为组建了阳台装修队的“老板”,1991年又成立了昆明市高层建筑清洗公司。1995年,他对高层建筑清洗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还被昆明市政府授予“科技进步奖”。杨小彪说,知青生活有苦有乐,更带给他对人生观的影响,他深感吃苦是奋斗的基础;傣族老乡当年对知青一视同仁,让他感受到了平等,所以在他的公司,员工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等级差异和歧视,他从不允许别人称员工为“小工”,也不许员工叫他“老板”。

  杨小彪的儿子正上大学三年级,他曾带着儿子参加过知青联谊。他认为下一代的年轻人爱动脑筋、个性张扬、敢于思考和挑战权威,但也缺乏吃苦精神,花起父母的钱来毫不心疼,对婚姻问题也不够严肃认真。“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很难相互认同”。杨小彪正准备参与到云南电视台的“五四圆梦计划”中,重返瑞丽,他希望能与更多的年轻人沟通,彼此加深认识和了解。

  这次圆梦行动中,杨小彪希望能与更多的年轻人沟通。你呢?如果你有知青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及感人至深的故事,或者还有当年未能实现的梦想,请拨打本报热线4100000,我们将与读者一同聆听,也许还能为你圆一个留在心底多年的梦。

  马益华/文 江洋/摄(春城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