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2:53 天津日报

  《经济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经济日报》最近发表题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编辑部文章。文章认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的需要,也是彻底改变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和被动地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需要。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
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更加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并将之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大气力进一步抓紧抓好。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目前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六位,制造业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其中172类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近些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更是迅速成长,其中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还首破万亿大关,达到1.1万多亿美元,成为仅居美国、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也日渐深刻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正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国家的竞争优势,蕴藏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推广应用程度之中;而一个国家能不能长久地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已越来越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在科学技术领域初步具备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较强实力。但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当多的企业和产业正面临知识产权问题。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面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国内不少行业和企业屡屡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挑战面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最大问题。

  文章列举了一些数字和事例。比如,我国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特别是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口;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76%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100%的光纤制造装备为国外产品所占领。再如,在高新技术产业,外国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占有绝对优势;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行业,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占达60%至90%。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我们的DVD产量虽然占全球70%以上,但是却没有掌握核心专利技术。彩电、手机和微机的CPU,也都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文章认为,当前我们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是容易受制于人。近几年,国内DVD产业饱受外国公司提取高额专利费之苦就很能说明问题;二是国内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汽车制造业,尽管我们现在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市场占有率却很小。国内一些企业特别是轿车制造厂,几乎成了外国公司的组装厂,国产洋品牌轿车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我国汽车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品牌,目前轿车出口数量只占生产总量的1%左右,无法更为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三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使我们付出了更大的资源、环保代价。目前我们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来发展加工制造业,一些企业不得不充当别人的“组装车间”和“加工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行业的供给紧张状况。

  文章指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现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观,还有可能对国家战略利益特别是我国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们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范围与那些科技、经济强国进行面对面的竞争,核心技术基础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就不可能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60%以上,重要资源特别是能源对进口的依赖性很大,如果一些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又“受制于人”,不仅经济发展的平稳性容易受到全球供需格局和价格变化的波及,还可能牵涉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问题。

  文章说,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无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分析原因,一是因为不少企业对技术创新“有认识,无作为”,重引进、轻消化,重加工、轻品牌,满足于简单的工艺模仿和来料加工,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平快”思路,可能使企业获利于一时,但对于长远发展却非常不利。二是企业科技队伍建设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不仅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不够平衡,产业、区域分布不够合理,而且人才外流现象也比较严重。三是技术成果转化困难,在不少地方,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地区和部门各自为阵,有的自成体系,搞“大而全”、“小而全”,有的分工过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凡此种种,都导致技术成果转化困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效率低下和人才资源浪费。四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经济建设要依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是一个正确的方针,它意味着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必须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必须尽早加以解决。

  比如融资。一项自主的技术创新,从最初的构想开始到形成产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过程,银行通常不愿提供贷款,一般投资者也不愿出资支持。目前我国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除了不符合生产需要或技术不成熟外,主要是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始终缺少化解的良方。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通过立法和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制度,为高科技企业融资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诸如政府担保贷款、初级股票市场融资、代理融通公司融资、租赁融资,以及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等等。此消彼长,双方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而人家的这些经验,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再如税收。目前我国合资企业的税率为15%,而且企业所得税是“两免三减半”,即从盈利之日起,两年内免交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缴纳7.5%的所得税,如第六年再增加投资,接着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国产自主品牌的企业,从盈利之日起,就必须缴纳33%的所得税。以我国拥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为例,仅所得税和各项地方税费,就要比合资企业增加单车成本2400元,以销售总量25万台计算,奇瑞比合资企业多缴税款数亿元。这种税负不公的状况,显然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利于他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自主品牌产品。

  另外还有一个引导和扶持不到位的问题。鼓励引进技术、引进外资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政策,但如若不加选择、不讲策略、缺乏宏观规划与调控地一味鼓励引进,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损害国内一些产业的健康发展。还以汽车产业为例:合资汽车企业除了能得到巨额债转股的好处外,在引进技术和产品方面也总是备受优待,大多成为组装生产的高手;既然引进、合资、组装生产有利可图,当然是引进、引进、再引进,合资、合资、再合资。结果,只有那些没有合资条件的企业,才“迫不得已”地冒着风险搞自主开发、创自主品牌。因此,如何为那些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今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文章认为,近几年国际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转移,既带来了机遇,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吸纳国际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参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我国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让我们面临严峻挑战。现在,不少国家和跨国公司都试图垄断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从而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更多利益,有的甚至试图将科技力量作为控制、垄断国际事务的“撒手锏”。我们今后获取先进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凡是对技术或管理要求相对高一些的行业,国内企业在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下都可能节节败退。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极为严重。现在我们必须看到,引进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创新。只有在引进的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创新,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迅速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过度的技术依赖,必然会减弱自主研发能力,进而不断拉大同先进水平的差距。

  文章强调指出,历史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大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中,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才可能充分地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快自身发展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必须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文章还就如何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第一,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也都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去实现。作为企业,应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要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方式扶持他们参与竞争。对关系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的核心技术,要采取国家大力支持和企业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研究开发和工程化、产业化步伐。

  第二,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必须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创新和提高。要加强一些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第三,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文章建议,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把技术政策纳入政策系统,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例如,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但是,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体现在各种配套政策和市场环境中,落实在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以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经济日报》的编辑部文章最后强调,我们必须从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战略高度出发,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重大领域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为此,就要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摆上重要日程,摆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为开创迅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局面作出不懈努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