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农问题出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06:53 华商网-华商报

  人物: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所在地:北京

  人物:访农博士邓武红 所在地:铜川

  人物:访农博士李继翠 所在地:渭南

  主持人:本报记者郝建国 所在地:西安

  中国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在何方?就这个问题,本报记者与经济学家茅于轼以及一线访农博士李继翠、邓武红等四地连线,共同进行了探讨。

  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数量

  记者:中国有近9亿农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可以说任重道远。请问几位专家和博士,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出路是什么?

  邓武红: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是长期以农村社会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

  茅于轼: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

  记者:农民减少了,种地的人也就少了,粮食供应会不会成问题呢?

  茅于轼:怎么会呢?应该说,全世界粮食同时减产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但是概率是很低的。全球的粮食储备一般都超过年消费量的百分之十,所以粮食供应是非常安全的。只要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相反,几乎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目前倒是粮食生产(指国际粮食市场)过剩,为卖不出去发愁。

  让农民进城就业

  记者:是不是说解决三农问题思路不能局限在三农本身?

  茅于轼: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调应是创造就业机会,让农民进城。不过农民进城的过程,取决于城里就业机会的多少、快慢。农民进城要和城里的接受合拍。如果在城里没有工作,麻烦就大了;反过来,如果农民不愿出去,也有麻烦。这里有很多事要靠政府去做,当然主要还是靠市场,快了、慢了都不行。

  李继翠:我认为,国家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很好。当务之急是如何真正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问题,在不离乡离土的情况下让农民接受商品经济的洗礼。避免农民步入苹果“一毛两毛卖不掉”之类市场“陷阱”的较好方法,就是应大力发展民间自发组织的协会,使之成为小农户与大市场相连接的一座桥梁。

  变“农民”为一种“职业”

  记者:有句俗话,叫“市场放开了,可农民不会跑”。不会跑,是因为有许多看不见的绊索。解决三农问题,如何从法制层面给农民以机会?

  茅于轼:农民与城里人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在关键要靠政府来解决这个问题。

  邓武红: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重新把农民、农村和农业纳入中国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历程之中,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

  具体如首先要消除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对农民的制度性歧视,变农民“身份”为“职业”,使农民享受平等的公民权利;第二,要加强农民的民主权利;第三,经济上,明晰并确保其对土地的权益,保障其进城后平等、自由择业的权利;第四,在某些领域可实行“反向歧视”政策,如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采取适当向农村倾斜的政策;第五,在社会文化上,要防止农村家族、宗族等势力对农民个体权利的侵害。本报记者 郝建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