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诺必践稳定百姓信心 总理记者招待会凸显政府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16:18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每年全国“两会”的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都是关注中国问题的人们必看的“压轴戏”。近年来,民众对记者怎么问、总理怎么答,越来越关心。

  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就他任总理后,第三次在“两会”上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他们的提问。每年的这场记者招待会,都是关注中国问题的人们必看的“压轴戏”。

  总理“用心回答问题”

  3月14日,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再度坐无虚席。近千名中外记者聚在这里,倾听中国总理温家宝“用心回答问题”。

  温家宝在开场白中便说:我是用心来回答问题,我不紧张,也不害怕。

  他的“不惧宣言”赢得掌声一片,在场记者提问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原定一小时的记者会也一延再延,使十三位记者获得提问机会。他们分别就宏观调控、“三农”、改革、“反分裂国家法”等热点、敏感问题向总理“展开攻势”。温家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实际困难,谈应对措施,从容自若。

  提及台湾问题时,温家宝再次表示“不惧”。他说,解决台湾的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是也不怕外国干涉。”温家宝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楚,落地有声。会场再次响热烈掌声。

  回答记者提问前,温家宝说,昨晚浏览网络方知关注“两会”的网民给他提了数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

  善用古诗句的温家宝总理在当天的记者会上也旁征博引。谈台湾问题,温家宝引出《汉书》中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温家宝还将三千年前的印度梵文古诗《奥义书》作了演绎: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温总理有诺必践

  专家评论,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的承诺大多和施政的具体措施相吻合。而这也是人们继续高度关注总理记者招待会的一个理由。“我已郑重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出保证,要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处贪污腐败分子,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温家宝在2004年的记者招待会上神情严肃地承诺。

  2004年反腐力度空前,根据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200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6705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085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5966人,厅局级干部431人,省部级干部16人。

  与此同时,从“审计风暴”后的整改到灾难引发的“高官问责”,无一不反映出中国政府惩治腐败和保障政令畅通的决心和力度。

  “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总理去年对在记者招待会上没有多谈“三农”问题表示遗憾,但“三农”工作依然是总理案头的重中之重。

  2004年,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粮食连续五年减产的形势得以逆转,粮食实现增产。26个省取消了农业税,中央安排了150亿元,增加了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曾许诺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并将在市场准入、税收、贷款和进出口等方面,给个体私营企业以平等的待遇。果不其然,2005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自去年修宪之后对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极具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

  透明政府的体现

  “每年一次的总理答记者问主动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了,涉及的话题也越来越广泛,深度、开放度都有提高。”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评论道。“记者招待会透露出一种新的执政方式。你做了什么,想做什么,通过发布会的方式告诉公众,告诉世界,远远比只做不说,只做少说有更好的效果。”

  陆小华表示,“总理答记者问不是简单的具体信息公开,而是方向性信息、环境信息的公开,可以让人们在特殊的时候,判断出政府的信心和决心。朱基总理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对于稳定投资者和老百姓的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数专家认为,召开总理记者招待会,政务公开,是透明政府的一个体现,如果招待会成功的话,不但可以给政府赢得更好的媒体形象,也可以得到公众更高的支持率。

  发展经济一以贯之

  在历任总理出席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发展经济都是被问到最多的话题。温家宝总理的两次答记者问,一共回答了33个提问,其中与经济有关的问题6个,占总问题数的18%。

  李鹏任总理的两届任期内共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124个各类问题,经济问题20个,占总比例的16%。此外,在回答年度展望和上年度总结这类问题时,经济工作也是总理们论述的重点。

  朱基任总理的5次“两会”记者招待会共回答了73个问题,经济问题21个,占总比例的28%。

  在各个时期,有关经济问题的提问数量稳居前列,可见这17年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17年。平稳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一直是全民的共识。

  通过分析,人们也能发现每位总理在经济工作中强调的话题都有一致性,而许多问题,在几乎每次记者招待会上都要反复提出,如经济增长、农业、宏观调控、金融改革等。

  但总理的回答,也有不同的侧重,比如,温家宝提到“三农”的频率非常之多。

  而朱基总理回答的21个经济问题中,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有10个,占据了半壁江山。李鹏总理回答的经济问题中,比例最大的是价格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不同时期面临不同关键问题的生动体现。

  总理答问与中国之变

  至此,中外记者已向三届总理总共提出了几百个问题,其中,不少已经随着中国的发展变化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多次参加“两会”的老记者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国是否继续对外开放”等类似的问题是中外记者向总理提问的焦点之一。然而,今天这样的担心,似乎已消失了。对外开放的步履已遍及中国每个角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外记者还曾关注:中央怎样在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中保证“权威”?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的是中央几乎完全主导经济运行和管理的模式。但是,去年一德国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是关心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使宪法和法律不成为一纸空文。

  上世纪80年代,中外记者的有关提问和总理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一些具体原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的回答,都已成为历史一瞥。

  17年弹指一挥间,回头望去,中国已经迈出这样大的步子,不免令人感叹。(据《望东方周刊》、中新社)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