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是否会春暖花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00:49 南风窗 | ||||||||
最近的一些事态表明:海峡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鼓励和培植的良性因素。就台湾方面而言,这些良性因素分别来自民进党、国民党和亲民党,具体来说,包括国民党与大陆方面共同推动的春节包机直航、民进党与亲民党领导人会晤所达成的“宪法一中”和“四不一没有”的共识、国民党主席连战宣布派副主席江丙坤于3月份赴大陆南京谒中山先生陵,并前往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致祭,此外,亲民党和民进党高层也均有意派重量级人物赴大陆访问和协商。
特别地,由于民进党在台湾政坛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获得一部分台湾民众的支持,两岸关系的切实和解与改进,有待该党的参与。现在,民进党内部在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上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良性的动向,这是值得鼓励、培植和赞许的。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民进党内一些大权在握的人物向中间立场进而向“一个中国”的立场靠拢。当然,我们不仅要看这些人的言辞,更要看这些人的行动。 就国民党方面而言,我们欢迎该党回到中华民族振兴事业的大集体中来。历史上的国民党在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救亡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在广州的黄花岗烈士墓和在南京的中山陵,以及在大陆的许多抗战战场,都是这些历史事实的见证。因此我们也欢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政党的中国国民党,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扮演积极的建设性角色。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地区发生了解严、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政治改革、台商赴大陆投资等等变化,大陆方面也对台湾传达了浓厚的亲情与善意,一个两岸破冰和解的良好局面初露端倪,让人们对两岸的进一步和解与融合充满期待。然而,近10年来,由于台湾岛内一些人的行为,使两岸关系多次降至冰点。现在,由于春节包机直航的圆满成功,两岸直航全面拓展的可能性的出现,以及两岸高层会晤的可能性的出现,显示两岸关系可能进入一个回暖期。国民党主席连战对此迹象评论说:“冰一破,气就来,春一暖,花就开。”而大陆国台办发言人也指出,尽管两岸关系仍存在一些症结,但大陆“有信心、有诚意、有耐心通过加强交流、推动合作,增进同台湾同胞的沟通和相互理解,争取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 至于大陆方面的《反分裂国家法》,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保护台湾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法律──只有反对分裂和维护“一个中国”,两岸才不会有战争;只有遏止住“台独”,台湾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台独”苦海无边,当回头是岸。而就两岸关系而言,双方如果能转换思维、寻求妥协,则可能会出现“退一步海阔天高”的局面。 在台湾方面,只要不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乃至就“一个中国”的两岸联合框架与大陆积极谈判,台湾的和平、安全与发展都将面临光明的前景。 在大陆方面,也可展示更多的政策灵活性,释放更多的善意,力争和平统一。邓小平在讲解决香港问题时讲了4个字:一国两制;而在讲解决台湾问题时,是8个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在1993年8月中国大陆关于台湾问题白皮书中的具体阐述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在“一个中国”之下 什么都可以谈 现在两岸谈判的级别,要比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的谈判级别低得多,而金大中在2000年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之际来到平壤的“阳光之旅”,极大地拉近了半岛双方民众的心理距离。为两岸的持久和平、永续发展、共享繁荣,两岸有必要尽快展开高级别的政治谈判。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对谈模式曾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目前两岸空气紧张、激进“台独”势力越走越远的情势下,应当尽快实施两岸高级别的政治协商和谈判,以控制局势、寻求共识、达成两岸关系框架协议。 笔者个人认为,两岸先期的高级政治会谈宜采取两岸三方的政党会谈模式,而不是行政对谈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由大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台湾的绿、蓝两营的政党领导人(2004年台湾“立法院”的选举结果,更加确立了蓝营参与两岸谈判的资格),轮流在两岸举行三方会谈,三方的正式代表人数可以是一样多。 至于谈判内容,中共十六大已经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什么都可以谈。我们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我们也期待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解决两岸和平统一问题。 关于“一个中国”原则,中共十六大报告的诠释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和过去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暗示着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就有可能拥有比港澳高出许多的政治地位。 关于两岸谈判的具体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在十五大提出的“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之外,增添了“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这些说法预留了未来两岸统一模式的多种可能性,并期待两岸恢复高层谈判。 关于两岸沟通和交换意见的对象,中共十五大报告的提法是“除了极少数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人以外”的其他任何党派和人士;十六大报告则没有这个“除了”,这暗示包括民进党和陈水扁在内,都是可以打交道的对象,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打交道的对象。2004年12月15日,中国国台办重申:“我们历来积极主张,也一直是这样呼吁,我们欢迎台湾任何人士、任何团体来大陆,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行充分的交换意见,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如果从字面意义来理解,甚至台联党都有机会参与两岸政党间高级会谈。 当然,决定台湾人民内心冷暖感觉的,还有一个两岸和平统一后台湾和台湾人地位与权益的问题。就事实而言,台湾问题拖而不决最主要的障碍,笔者曾经撰文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 一、台湾作为中国内部的一个分治实体及种种历史原因,有其追求一定程度的国际地位的政治地域的自然属性。 二、台湾执政集团和在野的各派政治精英作为政治上的利益团体,有其追求政治地位的政治人的自然属性。 三、台湾人民由于种种原因,对两岸统一后他们自身的种种权益是否能得到维护和保障,有其疑惧、忧虑的自然心情。 前两个障碍,都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谈判、协商来获得解决,也都属于中共十六大报告中三个“可以谈”之列。 至于第三个障碍,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消除:1. 在两岸关系中确立“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的最高法律约定,给予台湾较港澳更为宽松、更为自主的制度环境;2. 进一步完善港澳“一国两制”的实践,消除台湾人民的疑虑;3. 在大陆建立一个法治社会、清明社会,以法治和对公共权力的约束来确保公民权益,向台湾人民展示良好形象。 “和平统一” 符合两岸的根本利益 在两岸关系上,代价最小、遗患最少的解决办法是和平统一。而“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宣示和反分裂国家法,都可以看作是强有力的控制手段,是为了避免最终走到动用武力这一步。同样是为了避免最终走到动用武力这一步,我们还应当积极扩大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相互了解和相互谅解,对共同认可度最高的统一方案进行协商、谈判,使台湾人民感受到我们和平统一的善意和诚信,使两岸形成一个坚实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两岸社会、两岸人民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经过一段时间的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最终的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5年3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重申两岸对话和谈判的内容可以包括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框架等议题,还提出“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他还表示:“台独”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上述声明显示,大陆方面愿意从台湾朝野各方的合理立场,设身处地作出灵活的反应,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作出最大的政策让步,以实现台湾地区、台湾朝野各界“有尊严、有保障的回归”。从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归心的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 2005年北京“两会”的基调,可以用3个“和”字来概括: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宣示“和平发展”,对台湾问题主张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和”是中国传统思维、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为贵,和为先,和则久,和则两利,和气生财,和颜悦色乃待客之道,和风细雨尽显中国古风雅韵。 2005年,两岸关系是否会出现春暖花开的局面?可以持谨慎的乐观态度。2005年的两岸关系中,会植入一些积极的、良性的因素,会显示出一些积极的、良好的可能性;至于具体的成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不能期望得到太多。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互动互助,一直到最后的和平统一,仍然要走一条不太平坦的较长的路──毕竟过去数十年、上百年所积累下来的两岸的差异、心理的隔阂,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消除。□庄礼伟(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