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禁毒志愿者:理想在左 名利在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0:05 时代信报

  重庆一家民间志愿者组织开展“社团矫治”一年多,数批染毒人员参与了矫治。该组织负责人称该模式产生了良好的 帮教效果;但此时,另一种声音却在志愿者和吸毒人员中交织出现,直言有人在利用这个噱头“沽名钓誉,名利双收”……

  去年春天,一家民间社团——重庆市青年禁毒志愿者总队提出了名为“社团矫治”的帮教戒毒模式,并开始试点。该 模式主要通过志愿者对染毒人员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的
帮教,使吸毒者获得新生。据了解,该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社团矫治”开展一年多,数批染毒人员参与了矫治。志愿者总队负责人称该模式产生了良好的帮教效果,而此时, 另一种声音却在志愿者和吸毒人员中交织出现,直言总队在利用这个“噱头”获取名利,实际运作效果也不像其负责人所标榜 的那样成绩喜人,有做秀嫌疑。

  该“项目”没有来自任何政府机构和民间基金的经费支撑,其长期性也令人存疑。

  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项目,是什么原因激发着这个民间社团的热忱?他们有着怎样的困惑和担忧?目前, 民间社团组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在我国仍然处于最初的发展时期,他们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阵痛?近日 ,记者对这个机构进行了调查。

  一位母亲

  的幸福

  吴力是8年前开始染毒的。为戒毒,吴力和家人历尽艰辛。8年中,他们相继去过武汉、拉萨等地方,寻找戒毒的方 法和良药。期间,吴力甚至切下自己的小指,发誓不再碰毒品,但他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心魔”。

  2003年,吴力到西山坪强戒所戒毒。这一年,重庆市青年志愿者禁毒总队成立。

  刘妈妈是一名退休医生,身患癌症。在到志愿者总队申请成为志愿者时,听到了吴力的情况,“他跟我孩子差不多大 啊,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不能就这样毁了啊”。

  刘妈妈给吴力写了一封长信。在信里,刘妈妈说到了自己的情况。几年前曾被检查出患有癌症,但自己一直保持乐观 ,坚决和病魔抗争,每天都吃着难以下咽的药物,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她希望能用自己的例子鼓励吴力,让他振作起来 ,“做个有血性的男子汉。”信的最后,希望能做他的义母。

  收到一位陌生“妈妈”的来信,对吴力的震动非常大。他迅速给刘妈妈回了信:“以前总感觉自己很孤独,身边的人 都排斥我、疏远我。每次自己下决心戒毒时都感觉压力好大,看不到希望,从来没人愿意帮我。在别人的冷眼中,我一次次戒 毒都失败了”。

  从强戒所出来以后,吴力在志愿者总队住了将近两个月。这段时间里,刘妈妈经常来看他,陪他聊天。在刘妈妈的帮 助下,吴力克服了自卑心理,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的,只要能坚持与毒品割裂,一样能为社会所接纳。“ 是刘妈妈的关心给了我自信。”

  吴力回到家,和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希望能在家乡璧山找到一份工作。

  曾对儿子吴力感到绝望的母亲又看到了希望,今年春节,吴力主动提出到亲戚家串门,“这还是自他染毒以来的第一 次。以前就算有人邀请,他也不会去,他害怕亲人看不起他。”吴力的母亲说,“吃团圆饭的时候,虽然情绪还是有些不自然 ,但家人都感觉到,吴力已经逐步走出了心理上的阴影,又回到了这个家。”

  现在吴力的母亲在离璧山不远的一处工厂里工作,吴力每过几天,就回到厂里住两天,陪妈妈聊天。妈妈上班时,他 就洗衣服,洗床单,“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

  “上次他来,正好赶上我加班,很晚才回来,人也很累。他给我烧了一壶开水,说是让我烫烫脚就不累了。当他把洗 脚水给我端到床前,帮我脱了鞋子和袜子,蹲下身为我洗脚时。刹那间,我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在参加社团矫治的学员中,吴力是一个成功者,但并不是每一个学员都能这样幸运。当然,这跟学员自身的克制力不 无关系。

  陈妈妈

  的遗憾

  2004年6月26日,陈东提前一个月从戒毒所解教出来,到志愿者总队参加矫治。

  记者见到陈东母亲时,她正在忙生意。她是一家歌厅的老板,脸上的皱纹与她实际年龄不相谐调。刚提到陈东,她的 皱纹越发明显。“娃儿不听话啊,”她无奈地说,“刚出来时,头一个月他还能坚持,但后来又开始‘偷嘴’(复吸)了。”

  “刚到志愿者总队参加社团矫治的那个月,陈东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陈妈妈说,“当时总队人很多,好多学员和 志愿者都在那里,大家互相都很平等,一起聊天,一起谈心,没人受歧视,也没人觉得自己比谁低一等。那个月,总队还组织 过好几次活动,出去郊游,还帮着联系工作。陈东都参加了。”

  从那时候开始,陈东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虽然还是很内向,不爱说话,但是总队一通知要组织活动,陈东都主 动表示愿意参加,参与的欲望非常强烈。每次活动中,陈东的情绪都很高,笑容满面,不像以前那样成天阴沉着脸。总队给陈 东联系过几次工作,但陈东没有一技之长,而且刚戒毒身体也比较虚弱,所以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那都不要紧,当 时我们都想,慢慢来嘛,自己先学点技术,再有工作机会的时候就能抓住了。”

  “可就在那一个月以后,总队和我们的联系就很少了。”陈妈妈很遗憾。

  负责帮教陈东的志愿者是一个年轻的女孩,陈妈妈说,这个志愿者和陈东在沟通上并不成功。“陈东坐在沙发上,一 直在摆弄衣服角,对志愿者说的话并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陈东不太配合她,她有些灰心,好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后来她讲 了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比如艰苦奋斗、战胜自我之类的,就离开了。后来她再没有来过,电话倒是打过两次,然后就再没有 联系了。”

  此后不久,陈妈妈发现,陈东又开始“偷嘴”了。

  记者在陈妈妈的歌厅里见到了陈东。他模样清秀,是个帅气的小伙子。记者见到他时,他坐在沙发上,两眼盯着天花 板正在发呆。记者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想和他聊聊天,并希望能和他成为真诚平等的朋友。陈东一言不发,盯着记者看了好 一会,起身就走。记者也马上起身跟着他,他回过头说:“你不要跟着我了,我现在不想说话。”然后转身走进里屋。

  陈妈妈说,陈东没有专门技术,所以没有到外面找工作,现在就在这个歌厅上班,主要是负责夜间。他工作很不积极 ,经常都把自己关在家里睡觉,真正上班的时间并不多。平时虽然知道他在“偷嘴”,但陈妈妈并不敢过多指责,害怕陈东会 因为情绪抵触而做出偏激的事。

  最近陈东的情绪好了很多,他有了一个女朋友。“那女孩子以前也染过毒,但是后来改好了,现在也在我的歌厅上班 。”陈妈妈说。

  陈妈妈欣慰了一点,但也充满担忧。“我现在都不敢去设想,陈东的明天会是什么样……”

  帮教对象

  “选秀”之疑

  志愿者总队的涂晓宁秘书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总队的跟踪回访,参加社团矫治的学员几乎都重新做人,开始 了正常的生活。“去年4月14日,有40多名学员参加了社团矫治,到现在除了一人复吸外,其他的全都进入了社会,开始 了正常的生活。他们有的做小生意,有的靠自己的技术找到了工作,生活很平静。”

  也就在这时,曾参与到志愿者总队的一些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对志愿者总队的工作提出了质疑,有人向记者直言“他们 是通过帮教这些染毒人员在图取名利,很多东西都是在做秀。”

  一名志愿者向记者透露,参加社团矫治的学员,都是从戒毒所里挑选的。并不是每一个染毒人员都有可能成为学员, 参加社团矫治的学员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在劳教期间表现良好,有坚决的戒毒决心,自己和家长都非常愿意参加社团矫治。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专家对这种模式提出了质疑。在他看来,这种挑选并不科学。“既然是要试点,要观察 实际效果,就应该扩大选择面积,各种情况的染毒人员都应该选出一两个,不能搞‘尖子班’。”因为这样搞是锦上添花,而 不是雪中送炭,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吸毒者被排斥在了视野之外。

  记者又走访了统计学方面的专家,他认为,要做一个项目统计,应该按照各种特征,将统计对象细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里选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一起进行统计和计算,这样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数据。

  “志愿者总队的做法,并不符合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这位专家说,“他们挑选的都是情况比较好的样本,得到的结 论并没有广泛的适用性。”专家比喻说,就像统计一个学校的升学率,除了要了解这所学校升学学生数量外,实际学生总人数 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数据。“仅仅统计某个‘尖子班’的升学率,得出的结论也只适用于这一小部分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更不能推广到普遍。相反,这种做法还很可能会掩盖了真实情况,得出错误结论。”

  “如果哪个学校拿着自己的‘尖子班’的升学率去宣传,说这就是整个学校的升学率,这无疑是一种做秀行为,甚至 有可能是欺骗。”专家说。

  就此,记者采访了总队的涂秘书长,希望总队能提供一份去年4月14日参加社团矫治的学员名单,想从中找到几例 成功个案,但涂秘书长拒绝了:“他们都已经开始了正常生活,不要去打搅他们。”

  在记者反复要求下,总队的一名工作人员才答应帮记者联系几个学员,但他同时说:“你们不能直接联系他们。我先 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同意后才能接受采访。”这名工作人员从档案柜中拿出一份学员资料,走进旁边一间办公室,掩上门拨了 两三个电话。之后他出来告诉记者,有一名学员愿意接受采访。“但你们找他以前一定要先给我打电话,我向他说明情况后你 们才能去。”说话间他立刻将资料放回档案柜,上了锁。

  很多事情

  听上去很美

  刘静,志愿者总队的总队长。向记者具体介绍了社团矫治的基本情况。

  他说,社团矫治的重点是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帮教。

  思想上的帮教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染毒人员解教后,心理上很孤独,自闭、自卑,而社会对他们也不理解,染毒人员 普遍感觉受到歧视,无法融入社会。志愿者通过一对一的帮教,在聊天、谈心中逐渐和染毒人员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 使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