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金融腐败的经济成本有多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1:35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曾有一种议论称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而研究表明,腐败事实上人为制造了稀缺,抬高了资金成本,这正可部分解释何以中国居民储蓄达到10.3万亿元,而仍然存在“贷款难”。 研究还证实,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度相关。在处于起飞或快速增长期的华北、西部和华中等地,企业贷款租金明显偏高;而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则相对较低,是为“高
在资源配置上,我们必须观察并研究两种现象: 第一,金融腐败是否造成了资源闲置。我们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在2003年一季度达到1.3万亿元,超过GDP,但是企业和农户贷款依然存在问题。这说明了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梗阻,资金这一最稀缺的资源存在闲置问题。 第二,金融腐败是否造成了资源错误配置。与第一个问题紧密相关,金融机构往往反映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根源不是金融机构惜贷,而是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欠佳,恰恰是金融腐败提高了融资成本,导致愿意接受这一要价的借款人往往不具备偿还能力,同时把好的借款人挤出市场。因而金融腐败造就了信用低下。 在产出效应上,金融腐败分析的说服力比其他腐败分析要大得多。它直接造成了储蓄与投资间的差距,因此社会资本形成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故全社会产出必然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这就是金融腐败的基本经济成本。 金融腐败影响经济增长不是直接的,它并不直接决定人均GDP水平,而是影响了资本形成,阻断了储蓄与投资,通过提高融资成本制造了资金稀缺,同时造就了高风险融资者(所谓逆向选择)。由于金融腐败的存在,一般宏观经济学假定的从储蓄到投资的平滑过渡过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由此,才可以解释我国金融领域一个怪异而又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一方面是储蓄存款余额的迅速攀升,另一方面是从城镇到农村持续存在的贷款难问题。这一实证研究说明,在中国,金融腐败不是润滑剂,而是沙子。 此外,金融腐败受到经济增长、储蓄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越快,资金需求量越大,故利用资金配置权的寻租可能性越高;但是,经济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上升,因此其储蓄水平提高,资金稀缺性下降,寻租的可能性也受到限制。因此,研究者直观地认为腐败与经济增长和储蓄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换句话说,腐败存在顶点——随着经济增长和储蓄上升而上升,到了顶点后下降。 在欠发达经济体中,金融腐败会把经济拖入高腐败、低产出的贫困陷阱,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增加当地的资本存量可使经济进入高产出、低腐败的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