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面临生态危机 专家担心变成疫源地(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2:47 瞭望东方周刊 | ||||||||
前置库:变沼泽为湖光山色? 早在1999年,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在一篇论文中就指出了开县消落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雷亨顺的方案是在开县小江下游的渠口镇建筑一座182米高程的大坝,一次性
同时,开县也在进行着自己的规划。经过4年多的讨论和修改,开县委托国家环保总局编制完成了《三峡库区小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编制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环保总局也对这个报告进行了预审。 开县的计划是在小江下游,距离开县县城4.5公里的一个叫做乌杨桥的地方,修建一座长507米,坝顶高程179.3米的碾压土石坝。坝体保留高程170米宽128米的溢洪道,同时在整个流域还有一系列的水利工程相辅助。这个水库被称为“前置库”。 按照这个规划,在冬季175米水位时,三峡水库和前置库水体在溢洪道连为一体,有利于水体流动和自净。而在夏天水库会保持168.5米的蓄水水位,相应的水面面积9.7平方公里。整个工程计划投资2.2亿元。 负责设计这项工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总工程师曾友国保守地估计,消落带可以因此减少60%-70%。主要容易形成沼泽的地区都将被淹没。 如果开县县城周边每年保持170米上下水位,规划30万人口的开县新城将成为滨水城市。相应的可以开展水运和旅游产业。县城和周边6个集镇50万人口面临的将不是一片沼泽,而是湖光山色。 蒋又一说:“这对于开县恶劣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减少极端气候。” 作为设计者,曾友国坦承这个方案也有弊端,主要集中在泥沙和水质上。夏季成库水深不超过15米,冬季不超过20米,泥沙容易在坝前淤积。但是如果泥沙淤积量过大,前置库减少消落带生态危机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曾到规划中的乌杨桥水利枢纽工程地址勘察,从开县县城到乌杨桥,地势平坦,而上游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土质以紫砂岩为主,水土容易流失。而小江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水流量也非常大。 “现在泥沙的问题还需要专家们进一步论证,所以我也不便说话。”曾友国说。 曾友国也指出,前置库形成后,如果不按照三峡工程环保要求严格处理上游垃圾和污水,尽管开县希望未来成为一个滨水城市,但是有可能面临的又是一湖臭水。 另外曾友国也建议,在前置库中增加一些生物养殖,以利于净化水质,但主要的是依靠执行严格的环保措施。 “这并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完美方案,而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但是只能这样。”曾友国说。 万一洪水到来 洪水让一切变得更麻烦起来。 2004年9月14日,开县发生特大洪水后第10天,开县水利局局长谭发平就和局里的总工程师一起赶到武汉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跟长委设计院就乌杨桥水利枢纽工程再次进行讨论。 他们想知道,在170米的水位上,一旦发生2004年这样的洪水,会不会危及开县的新县城。 2004年9月,开县洪水后,《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小江上游镇安镇采访时发现,洪水已经淹没三峡移民177米水位标尺至少3米以上,相当于开县新县城的海拔。这里距离180米海拔的开县新城不过几公里。 30万人口的开县新城又面临一个问题,新城附近最高洪峰水位也只有172米,而乌杨桥水利工程让开县新城附近的日常水位接近170米,如果洪水再次来临怎么办? 洪水让开县人坚定了为新县城修建一系列防洪工程的决心。开县计划为新县城修筑一道8.2公里长的防护堤,防护堤的海拔为180.5米。一期计划还包括修建一条海拔在176-178米的城市护岸,并且围绕整个县城建设滨江大道。预计总投资2.3亿元。 谭发平认为,乌杨桥水利枢纽建成后,加上新的堤防,能够保证开县新城无洪水之虞。 但是按照开县水利局提供的文件,新城防洪护坡的防洪标准只有50年一遇,而2004年开县洪水为200年一遇。“没有人能保证这样的洪水一定会在200年之后才发生。”一位专家说。 时间紧迫 曾友国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目前重庆市发改委已经原则上通过了乌杨桥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将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由于三峡工程2006年三期蓄水水位为156米,乌杨桥地区也将被淹没,因此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谭发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希望2005年6月份能够开工。” 谭发平说,开县县城防洪护岸一期工程已经纳入重庆市城市防洪中期规划,准备在2005年进行设计招标。希望能够在2005年10月开工。 隐患重重的开县,希望从此能够摆脱灾难的阴影。《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穆撒、朴抱一/重庆开县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