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改革攻坚必须触及旧体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0:52 中国新闻周刊

  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郑重指出:我曾经在多个场合说过,今年是改革年;今年不仅是改革年,确切说是改革攻坚年。他说,中国的改革不是一年的事情,而是一项长久任务。但有些问题,早改比晚改好,否则积重难返。

  温家宝列举了今年的五项改革任务:第一,加强政府自身的建设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第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和股份制。第三,推进
金融改革。第四,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主要是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环节。第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保体系。

  上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二十多年来,这些方面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

  事实上,改革的主题一直都是这些。反过来看,二十年前的老问题有些仍然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这说明,这些方面过去的改革尚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渐进式的改革采取的是增量改革的模式,在不触及旧体制之本的前提下,允许外新力量在旧体制之外生长。比如,在国有经济、政府控制之外,允许民营企业成长,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但新力量终究会耗尽旧体制所能容许的空间,制度意义上的“双轨制”终究不可能是一种良性的制度,不可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框架。相反,双轨制中的新体制固然会带来发展,但旧体制则会带来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经济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社会不公与不和谐因素。后者会绊住前者,并消蚀前者的正当性。

  旧体制的核心在于,行政力量过多介入经济和社会活动,而不是充当不同利益主体间博弈的裁判,当下种种问题大多与此相关。

  本轮经济过热与此前历次经济过热一样,源于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官员的政绩以GDP为主,而政府又控制着信贷、土地等要素的规模与流向。于是,堆砌生产要素、追求投资规模,成为提高政绩的捷径。尽管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已进行一年多,但地方政府官员出于政绩考虑却随时准备恢复已被叫停的项目。因此只要目前行政主导经济增长的体制不变,投资过热随时可能反弹。而对此,中央政府只能更多地以行政方式予以抑制。

  改变“一放即热、一控即冷”的局面,需要各级政府改变自己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其将资源配置的权力交还给市场。

  政府转换职能的一个前提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由于国有垄断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它足以影响政府行业管制部门的法律、政策取舍。管制部门成为部分企业维护垄断地位的工具,市场本身始终难以健全发育。

  在这样的管制环境下,某些部门、某些企业可以同时享受市场与计划的好处,他们当然希望永远停留在这种转轨过程中,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却遭遇相当严重的制度瓶颈。尽管高层早就发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号,近年来也连续出台多个文件,但民营企业所享受到的政策实惠却并不显著。相反,在某些行业,已经进入的民营企业遭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歧视,又不得不退出。假如不对这一管制架构进行深刻改革,则非公经济36条承诺给予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权利,也未必能够成为实际的权利。

  行政力量主导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更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冲突。有些官员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也不惜牺牲城市拆迁户与农民在土地上的利益,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直接组织拆迁,直接从农民手中征地,征用的大部分土地并不是用于公共利益,而纯粹用于商业目的。于是,一方面是房地产业的繁荣和一波一波开发区热;另一方面,因为拆迁与征地问题造成的上访者却逐年增多。

  解决上述种种问题,需要厘清国家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需要政府自身进行深刻的改革,成为“和谐社会”纲领中所说的民主法治政府,公平地充当社会不同群体间的权利与利益博弈的裁判,而不是自己直接入场。

  有人形容,中国的转型改革是在火车飞驰的过程中更换车轮,甚至更换铁轨。这样的改革充满挑战。但是,触及旧体制的改革终究是绕不过去的。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