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探索 ———省“公车改革”系列报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14:29 甘肃日报 | ||||||||
早上八点半,省商务厅副厅长冯毅广坐着单位的车,准时来到单位。厅机关进行“车改”后,“冯厅”仍坚持乘坐公车上下班,但与以往不同是要付费。他家住在离单位3公里外的地方,一个往返,需要支付7元车费。 而另外几个厅级干部,有的家距单位较近,上下班一般不要单位的车,而是步行来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坐自家的‘11路’(两腿)既方便又安全,还可以锻炼身体,一举
厅长没有专车了“车改”之前,每个厅级领导都有相对固定的“专车”接送,无论远近,闲着也是闲着,不坐白不坐。 而眼下,坐车不是白坐,不坐也不是白不坐,坐了公车要掏自己腰包,不坐省下来就可以进自己腰包。一年下来,6位副厅级干部人均拿到1.2万元“车补”。 早在一年前,省商务厅就在其内部实行了车辆改革,成为政府部门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04年1月1日起,他们决定改变延续多年的车辆使用、管理办法。车改范围仅限于在职副厅级以上公务员,具体内容是:一,取消厅领导固定用车;二,公务用车要收费;三,给厅领导一定数额的“车补”。收费标准是轿车每公里1元,面包车每公里1.6元;而厅领导“车补”为厅长每月1800元(含600元车辆使用代金券),副厅长、纪检组长每月1500元(含500元代金券),巡视员、助理巡视员每月1000元(含300元代金券)。 车子省下一半钱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商务厅对此保持较为低调的姿态。在一年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做什么宣传,媒体对此报道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外界对他们的行动知之不多。那么,一年多来,商务厅“车改”到底给单位和个人带来了什么?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2003年未进行“车改”前,商务厅有23辆车,全年车辆使用开支近40万元;2004年,由于机构合并,商务厅人数和业务都增加了不少,但“车改”后,车辆开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2004年,商务厅车辆共计16辆(比上年减少7辆,其中一辆报废,6辆出售);在人员增加100多位、汽油价格上涨30%以及业务大量增加的前提下,全年厅机关车辆使用费用为35万多元,如果剔除人员、业务增长和油价上涨等不可比因素,厅机关车辆使用开支较上年下降49%。 另外,“车改”前他们出售6辆公车,减少运行成本12万元,再加上司机人工成本18万元,仅此一项,2004年商务厅车辆使用开支节省了30万元。 事实上,商务厅的车改,因为没有涉及司机去留问题,加上车改范围仅仅是7位副厅级以上领导,车改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记者在采访副厅长冯毅广时提到这样一个苛刻的问题:“有人说,车改最大的受益者还是领导,他们照样和过去一样坐公车,又拿了补贴。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冯毅广说:“这取决于管理是否严格。如果管理不严,可能会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我们的管理可以说还是比较严格的,不管是哪位领导出门,你都得向司机说明去哪里、去干什么,因为司机要填一张表格。而过去,领导要去哪里、去干什么,是不会向司机说的。”这种说法在司机那里得到证实。厅机关车队队长郭永晟说:“现在厅领导用车肯定要给司机说清楚,否则司机就说不清楚了。”改革仍在进行中“车改”后领导用车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领导办私事或者节假日出行,基本上是“打的”或乘坐公交车,有时候开会或者其他公干,如果距离不远,也会坐公交车出行。据说家住白银市的纪检组组长王勇谦,每周回家都是坐班车来回。“我们希望包括厅领导在内的所有干部职工使用车辆,”冯毅广说,“当然那是需要支付费用的。因为我们改革的目的是节约经费,并因此有所收益,而不是让车辆都闲置起来。”尽管商务厅因“第一个吃螃蟹”而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但他们认为目前的“车改”仍是有局限的。下一步,他们将根据省上的统一方案进行彻底改革。目前他们已拿出一个以单车核算为中心的车辆使用管理办法,改革的范围将涉及厅机关所有部门和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