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不必办暂住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14:00 南方周末 | ||||||||
作者:黄振迪 据新华社报道,“感动中国”的人物―――放弃“读研”到贵州支教的徐本禹,在他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时说:“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而另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田世国最近到贵州去看望徐时坦言:“这个地方我坚持不下来。”
这两个“坚持不下来”,可以使人了解到难以想象的老少边穷地区,“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当地的荒凉、贫瘠和寂寞、痛苦。联系到北京等市继续实行暂住证制度的新闻,我们可以直觉地知道:徐本禹是不需要办“暂住证”的。他到西部支教,他的“身份证”到了当地当然地有效,而且很受欢迎地进入这些地区“暂住”。 这实在是太自然了。前不久,还有一位政协委员提出北京市的人口准入问题。在这些人看来,既然北京条件这么优越,其他地区的人民就一定会瞄准这个目标。她这个假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人类迁徙的历史,本就是一个寻觅“乐土”的过程。按照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我们没有理由来阻挡人们自由迁徙。然而现实则迫使我们不得不还保留一些控制,因此几近销声匿迹的“暂住证”制度,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现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先后表示将继续保留这种制度。 这本是一种在现实条件下不得已的安排,但它似乎让我们认为那些生活在困窘现状中的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民,生于斯,则应长于斯,更应终于斯,也使我们对他们无动于衷、神经麻木,就更不用说是感动了。如果他们要进入我们的圈子,当然就应该办暂住证了――虽然我们的先人甚至自己也是迁徙而来。 当然,也正是基于这种现状,也使我们更加钦佩自动放弃优越环境,投身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教的徐本禹。在这点上,“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西部支教确是一个难得的善举,“感动中国”当之无愧。然而,在“感动中国”人物的心里都难以坚持下去的那方水土的百姓,那份对贫瘠土地的坚守,那种在贫困中挣扎着的生活,他们为了生活,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付出一生,是不是比“暂住者”更令人“感动”呢? 这种想法虽然与“感动中国”的评选不构成逻辑关系,但是,当我们听到徐本禹和田世国两位“暂住者”不约而同地说“坚持不下来”,他俩的真诚令我感动。我感觉他们的话是何等的真实!老少边穷地区的人们,与我们同样为人一世,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