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回归土地免税后的震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08:23 新晚报

  刘银滨 本报记者 张育新

  奔波打工丢了土地我很后悔

  签字时,谭奎的手有些抖。签完名字,他沉重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原属于自己名下耕种的25亩土地与他彻底告别了。

  47岁的谭奎是延寿县永胜村农民,1987年,他承包了25亩土地,由于欠村里的农业税,土地被村里收回。谭奎说,当时觉得,地收回去就算了,在手里也出不了几个钱。他干脆带着老婆孩子,投奔到内蒙古打工。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他没有回来与村里签承包合同,土地被村里转包给了艾玉生。国家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后,谭奎回到老家,想要回原属于自己的承包地。土地是重新承包的,承包合同白纸黑字写着,艾玉生也不愿意吐出进嘴的肥肉。经过法院调解,谭奎放弃了要地的请求,无奈地接受了艾玉生给付的6000元现金赔偿。

  谭奎对记者说,早知道有这样的政策,谁还撇家舍业各处折腾,弄丢了土地真的很后悔。这个质朴的汉子,眉眼间写满了懊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谭奎的境遇不是个别现象。实行免税政策后,很多曾经放弃了土地的农民,都像他一样,在通过各种手段,寻找“丢失”的责任田。

  延寿县六团镇的杨俊权与谭奎有着一样的遭遇。杨俊权1983年承包了六团村15亩土地,1984年交给了陈宝岩耕种,后来陈宝岩把地交给儿子陈文耕种。第二轮承包时,村里直接与陈文签定了承包合同。现在对农业的优惠政策多了,在外漂泊的杨俊权想“找”回他的承包地。经过法院调解,杨俊权放弃了诉讼请求,接受了陈文2000元钱的一次性补偿。

  据市法院民四庭庭长王宗学介绍,2004年土地纠纷案件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农民回归土地的心情非常迫切,免除农业税,在农民的算盘上,最直接的结论就是土地升值。如果处理不好土地纠纷,就会激化矛盾。法官们深入田间,经常把庭开在地头上,苦口婆心地调解,化解了许多矛盾。

  农业免税做梦都想回归土地

  土地回来了!真的回来了!70多岁的李延作不太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李延作是通河县三站乡农民,老两口领着两个哑巴儿子生活,2000年,他把剩不下几个钱还要操心费力的土地转给了冯志超,自己仅剩一亩多地,连吃粮都难以解决。2004年,李延作又在土地上看到了希望,想要收回转让的耕地。从法律上讲,李延作转让土地的合同是有效的,况且他也无力支付已经花掉的土地转让款;从现实情况看,李延作家的困难明摆着,除了要塌的两间房,骨瘦如柴的老伴,心智不全的聋哑儿子,他已经一无所有。土地是赖以支撑这个家庭的全部。办案人员经过艰苦调解,终于取得村委会的支持,让李延作取得了土地的耕作权。对于像李延作这样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生命,这已不是夸张和形容。

  主办此案的法官刘建民对记者说,前几年,农村操心的是怎样把弃耕的撂荒地转包出去,现在弃田农民回来要田种,这是个好事,说明种地对农民重新有了吸引力,但李延作这样的纠纷具体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据了解,目前要求“找”回承包田的农民,有一些是外出打工没有找到稳定工作的人,还有就是像李延作这样重新看重土地的农民。土地负担重、粮食价格低时,他们弃田不种;而负担轻、粮价好时,他们又想种田。市法院2004年以来处理的100多起上诉上访案件,很多属于这种情况,解决这类纠纷,已经不是一纸判决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通河县德兴村农民王桂林,1998年承包了32亩耕地,2002年,王桂林把自己承包田中的22亩转让给了丛金忠,转让期到2008年,并收取了9500元的转让费。如今,土地“涨价”了,王桂林觉得自己吃了亏,起诉丛金忠收回土地的使用权。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王桂林收回了土地。在这类纠纷中,双方满意就是最好的结果。

  王宗学庭长告诉记者,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农村经济比较低迷,土地负担较重,农民承包土地的意愿不强,这也导致在土地经营权承包中,一些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如没有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没有办理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流转过程的不规范等等,留下很多隐患。必须从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入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农民回归土地农民工能否崩盘

  农民回归土地的愿望是切实的,守着土地心里不慌。于是有了这样一些报道:农民工短缺、保姆市场断档。农民工真的要崩盘吗?

  记者在我市农村采访时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镇党委书记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不要过于乐观地估计农民回归土地的热情。据介绍,离开土地的农民有的是主动弃耕,有的是因为欠账被动弃耕,土地被村里转包,靠转包的收入抵账。免除农业税,农民在土地上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位党委书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免除农业税,客观上等于每亩地“涨”了25元钱左右,加上每亩地补偿15元,实际上等于每亩地升值40元钱。25亩地就是1000元钱。丢失了土地的农民很大一部分是冲着这块补偿来的,要回地就等于要回了钱。原先谁耕谁几亩地不算什么,现在父子爷们也寸土不让,协商不好就法庭上见。有了土地的经营权,转包出去无疑就提高了收入。每年千八百的,对于农民不是个小数目。土地承包几十年不变,积攒起来就是个大数目。土地经营权到手,该转包还是转包,该打工还是出去打工。

  王友是尚志市的农民,当兵转业后在哈尔滨打工,给酒店当保安。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王友承包了12亩土地,转给了同村的村民耕种。春节前,王友的爸爸把他找回家,商量要回了12亩地。王友说,地还是家里人种,我不打算回老家的山沟了。王友说,他们一起打工的小哥们,很多都有他这样的经历。对于土地,他们没有上一代人那样的感情。

  市农委副主任杨文月认为,目前由于“一免两补”政策实施,相比之下种地效益增加,确实出现农民争包土地的现象。但由于土地规模小收入有限,农民仅靠土地,还只能维持温饱。其实农村的发展之路依旧是城乡联合,发展小城镇建设,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民才能增收,农村才能富裕。不能只看眼前的效益让农民工回流,那是一种短视,大量农民工重新回归土地,从长远看是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倒退。

  后顾之忧生产资料水涨船高

  为了解免除农业税后农民的真实想法,记者来到了产粮大市双城。虽然还没有到耕种的季节,但是记者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许多农民在购买种子化肥,准备让黑土地长出个金蛋来。然而在交谈中,记者还是感受到了农民心里的隐忧:化肥的价格上涨了,种子价格上涨了,农膜价格上涨了,省下的粮食直补资金都投到农资上面去了。

  “那是土地的粮食啊,没有它们土地可不给咱长粮食,中央总会有个说法。”一个购买化肥的年轻农民对记者说。

  “22个省的农业税都免除了,中央还能让生产资料涨价?肯定会有政策。”另外一个农民对记者说。

  一位产粮大镇的镇长有些忧心忡忡。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与去年相比,生产资料普遍提高了价格,但是粮食的价格一直比较低迷。玉米0.74元一公斤的价格,是国际市场粮价逆推出来的,基本上与去年持平。如此一涨一停,粮食生产的成本就提高了。加之农民细算小“账”,农村土地流转费用提高,真正种地的农户投入反而增高。这种状态持续过长,将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的积极性如何保护,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在农村采访,记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免税政策给农村带来的震荡,以及农民对中央的信赖。这份信赖带来的将是黑土地震荡后的苏醒和扑面而来的滚滚春潮。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