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管束留守孩子?“好孩子”失足令人扼腕叹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09:09 新华网

  日前,哈市一派出所抓获了几名参与盗窃的未成年人。其中12岁的小强(化名)由于父母出国打工,爷爷奶奶疏于对其管教,结果走上了犯罪道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小强这类孩子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留守孩子”群体——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地或国外打工、经商等,使抚养孩子的亲属又缺乏关爱和管束,造成一些孩子心理和生理出现偏差,出现一些极端的问题。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已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好孩子”失足令人扼腕叹息

  日前,哈市南岗分局一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一家仓买丢了四千多元现金。案件很快被破获,实施盗窃的是三名未成年人,而12岁的小强就参与其中。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小强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曾担任过班长,然而随着9岁时父母去日本打工,他由7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看,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了父母约束的小强开始厌学,经常出入录像厅和网吧,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到案发前他已旷课很长一段时间了,并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而此次实施盗窃,小强也是因为没钱上网吧了,就随社会上认识的朋友去寻来钱道。

  16日,记者在派出所里见到了小强。一件破旧的灰毛衣、一双满是污垢的运动鞋、一头杂乱的过耳长发,让小强看上去十分狼狈。但近距离的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小强还是一个浓眉大眼、长相英俊的小男孩儿。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抓获小强时,他在一家网吧已经玩了一天一宿了,而且这期间只吃了一个面包。“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不是家长出国缺乏管束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办案民警谈到小强的情况时不无遗憾地向记者介绍说。

  这期间,小强始终低着头,面无表情。

  “你想父母吗?”记者问小强。

  “他们刚出国的时候想,后来也不想了。”小强低声地回答着。

  “他们回来过吗?”

  “没有。”

  “他们常打电话吗?”

  “每个月都要打过来两三回,而且每次都唠叨起个没完。”

  “你爷爷奶奶知道你逃学、上网吧的事吗?”

  “知道,可他们管不了我。但他们每天只给我5元钱的零花钱,我爸爸妈妈每年都寄回来七八万(元),可他们不给我,要不(我)也不能去偷。”说到这儿,小强的语气中有些埋怨,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

  办案的民警告诉记者,小强的爷爷奶奶也挺不容易的,小强的爷爷是脑血栓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奶奶要照顾病人,还要教育小强,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难以胜任。

  “留守孩子”与“5+2=0”现象

  小强的经历让人惋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小强这样,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的“留守孩子”绝非个别。

  2004年8月,哈尔滨市妇联儿童部进行了哈市家庭问题的专题调研,其中有关“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此次专项调研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儿童部部长焦鲁艺介绍,“留守孩子”是指那些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经商,将孩子交由父母一方或亲属抚养的未成年人。从调研的情况看,“留守孩子”主要有两类,一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在国内打工;二是父母在国外打工,出去短则四五年,长则一二十年,把孩子寄养在学校或亲属家里。从年龄段上看,“留守孩子”大部分正处在7~14岁的青少年阶段。

  在谈到“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时,焦部长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年纪小、自治力差,在长期远离父母的情况下,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表现为沉默孤僻、冷漠、不易沟通,甚至有些孩子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而且在调研接触到的数千名“留守孩子”中,而且三分之一的人学习成绩很差,在情况严重的地方,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倾向比较明显。而教育专家所说的“5+2=0”现象在“留守孩子”中普遍存在。即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5天,双休日回到家无人管教,学校这5天的教育效果丧失殆尽。

  记者在与一些中小学老师交谈时了解到,在后进生当中,“留守孩子”往往占了很大比例。一位老师为记者归纳了“留守孩子”容易落下的一些毛病: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常会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而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却没想到孩子因此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些孩子还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性格沉默孤僻,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方式来回应……

  谁来管束“留守孩子”

  父母外出经商、打工,谁来担负对“留守孩子”的管教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教育“留守孩子”的重担,往往由一些年过半百、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来完成。比如:宾县二中85名农民工子女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的。阿城朝鲜中学是一所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完全学校,全校1100名学生中有40%的学生家长双方都去了韩国打工,而教育孩子的重担大部分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

  提起老年人对“留守孩子”的管教作用,宾县二中的陈校长坦言,在农村,年迈的祖父辈老人大多是文盲,他们在教育隔代人上,大多是停留在保证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至于对孙辈的教育,那些老人根本没这个能力。采访中,阿城朝鲜中学金贞子老师告诉记者,她的班有40多名学生,父母都在身边的还不到10个。开家长会时,来的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听不懂老师的话,更无法和孩子交流,家长会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位老师更真白地告诉记者,“留守孩子”的教育是块烫手山芋,父母不在身边,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担?老师也怕害怕,所以对那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通常是“点到为止”。

  “留守孩子”期待关爱工程

  听说记者要采访“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位在韩国与丈夫打工10年的金女士找到了记者,她流着泪告诉记者:“我和丈夫出国时儿子才6岁,出国10年里,我们只回过3次国。在国外我和丈夫省吃俭用、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就是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以后有出息,我们甚至打算供他出国留学。去年我们回国了,却发现孩子早就辍学了,天天在社会上混,进网吧、上夜总会,整日吃喝玩乐。去年我们花2万元把孩子送进了哈市一所全封闭的贵族学校,可不久,孩子就因为与同学打仗被学校开除。我和丈夫也试图对孩子进行教育,可根本无法沟通,现在我一说到孩子的事就想哭,我们夫妻俩付出了那么多,换来的竟是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心痛呀!”

  金女士的经历让人心痛,但很多出国打工的父母有着类似的伤心体会,谈到解决的办法时,焦鲁艺部长认为,“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她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在儿童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让“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与关爱。而在这方面,一些省份已推出了好的措施,比如:江西省已经推出了“留守孩子关爱工程”,通过各乡镇、各学校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新机制。“三知”,即知留守孩子的基本情况,知代管人的基本情况,知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三多”,即多与留守孩子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里家访;“三沟通”,即教师定期与留守孩子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孩子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并聘请有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五老”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创办“留守孩子”托管中心,解决“留守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责任编辑:罗茜)(来源:生活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