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命之花绽放凤凰城——走近“钢铁教授”张国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13:03 河北日报

  2月23日,雪后的河北理工大学校园空气分外清新,暖暖的阳光里洋溢着春的气息。我们见到张国滨教授时,他正忙着准备给研究生讲的课———《热轧钢材组织性能控制与预报》。

  “虽然这是门选修课,但一样含糊不得,每堂课都得向学生负责。”谈起学生,张国滨透着一种亲切。“社会上有人说我培养了上千名钢铁人才,个个是顶梁柱,这个言过了,
人才成长有其特定的规律。再说,我只是教了几门课,其他像我一样工作的教师还有许多。”

  初识张国滨,我们感受到的,是一名教师的执着与奉献,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谦逊与严谨,一名共产党员的坦荡与崇高。

  2亿元效益诠释一份责任:用知识回报社会

  今年55岁的张国滨,出身于哈尔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以优秀成绩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轧钢专业毕业后,在河北理工大学(原唐山矿冶学院)教书28年,和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钢铁是唐山的支柱产业,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唐山钢铁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产品性能亟待提高。当时,摆在唐山甚至摆在世界钢铁行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是:在轧钢过程中通过轧机把钢从一种形状变成另一种形状时,弄不清不同种类的钢材到底需要多大的力。如果受力不均或掌握不好力度,不仅钢材的质量不能保证,还有可能损坏轧机,进而影响生产。

  如何找到恰到好处的力,生产出社会急需的好钢?张国滨为此绞尽脑汁。通过多年的研究,他认为钢铁的性能是由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决定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组织结构变化对轧质力能的影响”,并从1995年开始在唐钢实施了“棒材热连轧力能预报系统”的课题研究。

  那时的张国滨正是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学工作已远远超过额定标准。在繁重教学间隙,他几乎每天都要骑车到唐钢做实验,极度劳累和睡眠不足引起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使他多次晕倒在课堂上……8年,整整8年的岁月啊!如今他已无法记清自己骑着自行车往返了多少次,又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他只是记得在实验最紧张的时候,农历正月初一都没有回家……

  2001年8月,“棒材热连轧力能预报系统”通过专家鉴定。鉴定会后,国内一位专家拉着他的手,连说了几个“不容易”,张国滨流泪了。这项研究成果解决了棒材热连轧各机架负荷的合理分配和过载保护等重大问题,两年间就为唐钢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并被迅速推广到承钢、石钢等企业。

  近年来,张国滨先后承担来自国家经贸委、省科技厅等单位的纵向课题8项,来自唐钢、邯钢、石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横向课题12项,其中有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居国内领先,累计为社会带来2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成绩的背后,是不尽的奉献。去年4月,张国滨被确诊为结肠腺癌四期肝内多发性转移。在随后的治疗中,人们才发现一个秘密:为社会创造如此巨大效益的张国滨,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富有。20万元的巨额治疗费用中,相当一部分要靠社会捐助来筹集。

  后来人们才知道,每次企业提供的横向科研经费,结余部分从没有变成过奖金,大多被他用来弥补其他科研项目经费的不足。张国滨认为,这样“以研养研”可以进行更多的研究,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是一名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

  28载耕耘铭刻一份责任:为学生的成长负责

  张国滨的那股较真劲儿是出名的,他教过的许多学生甚至有点怕他。

  张国滨最不能容忍的是学生上课迟到。一开始,学生们不知道张国滨这个怪癖,少数散漫的学生有时犯戒,每次张国滨总是毫不客气地给予批评。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背背笔记,考试中互相抄抄,即使不及格也想靠给老师做工作蒙混过关。可张国滨从不理这一套。有一次,一名学生带着礼品登门求他高抬贵手,但换来的却是张国滨少有的勃然大怒。

  起初学生挺有怨气。高校又不是小学、中学,何必这样严厉?时间长了,他们理解了张国滨:学习科学,首先要有个科学的态度,一个连基本规则都不遵守的人,将来怎么能搞科研?

  同事们都知道,张国滨喜欢和学生交流,他对学生的爱无微不至。那次送礼事件发生后,每次考试后,他都要把那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找到一起,分析原因,总结教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他的家门永远向学生敞开,每天都有一拨一拨的学生找他,谈学习,谈就业,咨询考研,同学们有什么心里话都爱找他倾诉……

  让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成,是张国滨最大的心愿。金属材料与加工工程专业知识十分枯燥,一些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钻进去,张国滨多次到北京、东北的高校调研取经,学习先进的授课方法,并创造性地推出了设置悬念法、挑起争论法、反证法、意识流等授课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年来,他主讲的课程几乎都是省里的精品课程,在由学生评价的教学、教态及教书育人等各项指标中,其优秀率总是在90%以上。

  去年4月病情确诊后,医生断言他只能活3至6个月。然而当年6月手术后不久,张国滨就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学生身边,每天上午输液,每周三次化疗,仍坚持两个下午授课,讲授60学时的现代塑料加工力学,还指导了7名研究生,经常晚上批改研究生论文到深夜。他说:为师一日,就得为学生负责一天。

  在张国滨身上,体现了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院长李运刚教授这样评价说。要像张教授那样做学问,像张教授那样做人。冶金系材料加工研究生田亚强从师6年,得出了这样的人生感受。

  名利面前见证一份崇高:追求事业无怨无悔

  尽管为钢铁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已成为硕士生导师,尽管自己的不少学生已成了硕士、博士,但张国滨的履历表上学历一栏仍旧填着:本科。

  张国滨不是没有动过考研究生的念头。1978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次招收研究生时,张国滨和其他同事都准备报名考研。但当时学校百废待兴,急需教学教师。系里领导一说,张国滨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考研。1979年,他再次准备考研,系里再次以同样理由挽留他,他又收回了申请。

  1985年,张国滨上了个助教进修班,按当时情况,再读一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系里领导又找他谈话,教学工作实在离不开他。张国滨二话没说回到了讲坛,再一次失去了取得硕士学位的机会。

  虽然学历和实际能力并不能画等号,但没有高学位,申请科研项目、评奖什么的加大了难度,想起来有时也挺遗憾。张国滨说,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失。

  其实,被张国滨放弃的何止是一个学位。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张国滨在钢铁圈子里已小有名气。上海一家钢铁厂高薪聘请他,并允诺送他出国去深造。这对于求知若渴的张国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他想了想正处于爬坡阶段的学校,终于还是留了下来。

  之后,又有不少大型国企或合资企业来找他,有给他安排总工程师等高职位的,有许诺给他房子、车子、票子等高待遇的,但张国滨一次又一次婉拒了别人的好意。

  我的根在唐山,在学校。张国滨这样说,到了企业,研究出的科研成果可能只为一家所用;而在教学岗位上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能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价值。看着自己教过的学生一拨一拨地出炉,他感到莫大的欣慰,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怨无悔。作者:本报记者胡博理仝静海汤润清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