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毒枭刘招华精心打造潜逃路(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0日16:13 海峡都市报

  第四,就在通缉令下来的前一两天,刘的表弟突然直愣愣坐在家中庭院的一只小板凳上,从早到晚干抽着烟,样子十分警觉。一旦巷子里进来个陌生人,这表弟立刻站起身来,脸色很紧张。

  既然大家都认为“李家”可能有问题,但为何不举报呢?好多邻居认为,一方面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另一方面则认为李家常是官来警往,关系硬着呢!弄不好,还得自找苦吃。

  解读三

  靠紧官员+巨额投资,成“传颂”桂林的投资商

  刘招华在2000年短短一年时间内,搞定了落户及定居桂林市区后,继而建立自己的人际生态网,巩固了有利于自己的投资平台,或者说是,他在老谋深算着一个更大更周密的制毒计划。

  开发林场虎头蛇尾,葫芦里卖啥药?

  从2001年9月至2003年上半年,化名“李森青”的刘招华先后创办了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桂林胜康天然生物研究所,并在桂林市的临桂、龙胜两县投资千万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计划总投资达3亿元人民币对临桂县国营凤凰林场租赁投资一事。

  3月13日下午2时许,记者赶到位于临桂县东面的凤凰林场,林场场部办公楼在广西306省道边上,是一栋两层楼高的水泥楼房,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办公室位于该楼房二层。数名原林场职工介绍说,刘招华以“李森青”的化名在这里活动了一年多时间,而且“李总”就住在派出所办公室的隔壁房间,即挂有“所领导办公室”字样隔壁的房间。当地林场工人说,派出所所长的办公室都成投资商的个人休息室,可见来头不小,谁还会去质问“李总”到底是何来历呢?!

  随后,记者走访10多公里外的凤凰林场百步岭,只见岭山腰有一块还残留遮阴网的山坡地,大约30亩山坡地被平整过并成梯田,用来作为培育红豆杉苗的苗圃。如今近乎干枯死光。

  县委副书记成了林场租赁的中介人

  林场原是有57名职工的国有单位,租赁之前,林场职工并没正面接触过“李森青”,直至2003年3月,时任临桂县委副书记的骆远明带“李森青”来林场后,职工们才知道,于此,林场与“李森青”经营的森森公司签订协议,同意租赁改制。

  根据协议,林场2.4万亩林地全部租赁给“李森青”,用于红豆杉种植和深加工,租赁期70年(后因政策限制改为50年),第一年李应完成工厂建设,投入1.3亿元,3年内完成总投资3亿元。当时动员会上李森青及临桂县有关县领导描绘了这样的蓝图,“工厂建成2年内即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应缴税款达1000万元,2008年达5000万元……”

  当时参与动员大会的林场职工蒋某回忆说,临桂县副县长周政英在动员会上说,像李总这么大的老板,其他县想请都请不来,而大老板李总不请自来是林场的福气,李总开发的产品很有潜力,请大家放心。对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周政英副县长,她说,当时,她是分管县里的林业等部门,但不负责招商,当初骆副书记可能出于尊重的态度,将她一并邀到动员大会。之前,她并不认识“李森青”此人。

  另外,李森青的第一笔投资款很快到位,据原凤凰林场场长秦少华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签订协议的同时,刘将协议规定的600万元人民币付到了临桂县,林场领到了4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职工的安置、购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及偿还林场外债等。

  秦少华说:“从某个方面说,这是临桂县所有林场乃至全国众多林场里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制。”租赁协议通过后,临桂县委县政府对刘招华寄予厚望,不时前来林场探望。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人事局、经贸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了这个工作组。

  原临桂县国营凤凰林场场长秦少华说,起初他对“李总”的身份也表示怀疑:其一,森森公司进驻林场后,意外的是,这么大的一个公司竟然没有财务和出纳;其二,红豆杉比较适合种植的气候应该是高山地带,而凤凰林场却属于丘陵地带,“李总”摆明就是将钱往火坑里扔;其三,和起初一投数百万的豪爽不同,林场原有的职工中有8人继续留在林场,加上“李总”聘用的一些人,大家为“李总”兢兢业业工作,财大气粗的“李总”为何却一直在拖欠员工工资?

  “怀疑归怀疑,但我们想,既然是县领导带来的投资商,县里面应该对‘李总’的身份考察清楚了,我们也就没多作思考的必要。”秦少华说。

  “金蝉脱壳”的警醒:借投资洗黑钱

  骆远明,原临桂县委副书记,负责工业招商的工业组长,现任桂林市交通局副局长,分管旅游,据称,他是刘招华在桂林四处投资,进行“仿金蝉脱壳”计划中的关键人物,骆是何许人?至今仍无媒体采访到他,是躲避还是其他原因……

  17日上午,记者在有关人员的指点下,拨通了骆远明的手机,当与对方说明来意后,骆沉默了一会儿答应与记者见一面,并与记者进行了一番对话。

  在桂林采访中,本报记者 先从知情者处拿到了骆远明的小灵通,可拨通后就是没人接,记者只好按提示音留言,三天过去了,但骆副局长一直未回电话。之后,在桂林市交通局也未找到,办公室人员说,“骆副局长被抽到桂林市政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去了。”

  至17日上午,记者在有关官员的指点下,拨通了骆远明的手机,当与对方说明来意后,骆远明沉默了一会儿才答应与记者见一面,地点是桂林市政府大门口。

  12时28分,记者见到了50多岁的骆远明,他中等个头微胖。为了谈话方便,记者便邀请骆副局长到一酒店茶座,刚入座,记者就与他直接进入对话。

  以下是本报记者 与骆副局长的对话内容:

  对话

  未核查过他的身份

  虽然从刘的口音听得出来,他不是桂林人,但投资时,我们通常主要是看对方的资金能否到位,涉及投资方的一些个人问题,我们则尽量少问,否则,投资方有可能不高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