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统筹湖北省城乡就业的对策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08:39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桂金全 刘正和赵曼张志文目前,农民进城后在城里能否生存下去、沉淀下来的关键取决于其就业状况、取决于有无稳定的收入和住房。由此可见,只有解决了就业问题,农民才能真正在城里扎下根,站得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统筹发展问题。

  当前我省城乡就业的现状及特点

  ———社会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据统计,2003年我省全社会从业人员3476万人,比1999年增加117.9万人,增长3.51%。全省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由1999年的56.6%上升为2003年的57.9%。———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迅速增长、多种所有制扩大就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2003年我省第三产业就业1101.9万人,比1992年增加503.2万人,增加84%。2003年我省城镇在岗职工总数486.05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占城镇在岗职工总人数的24.2%。比1999年增长了13.73个百分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110多万人,在外务工人数达到587.2万人。全省农民外出打工年创劳务收入322.96亿元。———面向城乡开通和对流的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基础建设逐步深入,城乡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场无市”现象得到有效扭转。通过清理整顿坑、蒙、拐、骗的“黑中介”,净化劳动力市场管理职能。城乡劳动者求职、单位用工和职业中介行为进一步规范,维护了市场运作秩序。

  我省统筹城乡就业的难点及制约因素分析

  ———就业总量大,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仍是我省城乡就业工作的基本态势。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口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口三种求业人口交汇,“多个龙头放水”使得我省求业人口总量很大,形成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态势。———总体“供大于求”与局部“供小于求”并存,“民工潮”与“民工荒”、“技工荒”并存。我省城乡劳动力供给总体上是供大于求,同时,局部存在农民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武汉市劳动力市场和12个区级劳动力市场统计,2003年以来武汉市部分行业出现了“缝纫车工”、“美术设计”、“保险业务员”等工种严重缺工现象,“事求人”的比例高达5誜1以上。“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这类企业高强度、低工资、缺保障、少培训的弱点挫伤了农民工就业积极性。加之,中央近年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不断对农业、农村加大投入力度使得在家务农所得并不比外出打工挣钱少。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在增加。———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全省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我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的占55.6%,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7%。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不足,很难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只能在低层次的产业中形成过度竞争。近年来对江浙沿海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招工的资格条件要求不断提高,仅有初级劳动技能的农民工远不能适应要求。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的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由于达不到企业的文化、技能要求而徘徊于就业岗位之外,就业遭遇“高板凳”。———城市发展水平低、尤其是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分布不均衡影响了我省城乡统筹就业的进程。这一情况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一是加大农民工的转移成本,二是农民工转移后沉淀不下来,回流返乡现象严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与观念障碍并存。城乡就业人口在户口、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就业观念的差异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加大了农民进城的成本,也不利于融入城市社会,造成其转移行为短期化。———就业服务体系滞后,还不能适应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要求。———“欠薪”与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由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行业违规操作,不按程序办事,监管不力,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日趋增多,而且以欠薪问题最为突出。———非正规就业与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的“二律背反”。非正规就业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的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非正规就业”的一个特点是雇员不参加社会保险或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这也就意味着就业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社会保障(指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二律背反”。在过去,有了就业就有了保障。随着改革的深入,就业与保障的发展方向已经不再一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两者开始走向对立面。要求保障很可能就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与新增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是城乡统筹就业中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城乡统筹就业的重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是解决不好城镇就业问题就会牵扯很多精力,必须把城镇就业人口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才能妥善解决好城乡发展问题。

  统筹发展我省城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在影响我省统筹就业的各矛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难度最大,最为复杂。抓住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抓住了城乡统筹就业的关键,就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构建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合理有序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和就业增长的引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发挥比较优势,而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一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关键看能否建立起一个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如果不彻底根除城乡和地区分割,不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和歧视,城市就业和工资的各种行政性保护就无法打破,就会出现一方面人工成本降不下来,另一方面存在大规模失业的局面,从而最终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难以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并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实行就业优先的产业政策,促进我省城乡统筹就业工作。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较长时期内将占据主导地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发展小城镇,关键在于培育小城镇经济。乡镇企业是小城镇经济最重要的支撑。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进城能找到工作,小城镇有了产业依托,城镇化进程就能大大加快。

  让进城农民工有“饭碗”,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生存问题。

  政府要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创业环境,使农民工能在城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在城市就业,能在城市沉淀下来。我省应该加快实施“引农进城、引农造城、引农活市”战略,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势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其中重点是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安全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力,要大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培育各类市场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手段,不断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人流物流。依靠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同时,在县级城市中应该大胆改革户籍制度,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吸引了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创业。

  梯次迁移,渐进式解决城乡统筹就业中进城农民工沉淀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进行梯次转移、渐进式推进,不可急功近利。由于小城镇、县城等中小城市的进城成本和生活成本等明显低于大城市,多数农民进城选择县城和有一定规模的小城镇。实践也表明,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中心小城镇、县城等中小城市,是吸引农民离土进城和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的有效途径。此外,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一体化管理,在提供办证、就业信息服务、维权服务等方面对农民工提供更多支持,享受市民待遇。真正实现农民工由“洗脚上岸”到“落户进城”。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

  农民进入城镇以后,应以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作为过渡性措施,将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货币化,然后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土地的资本属性,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农民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转让、转包、入股、拍卖、抵押等形式,发挥土地资本流通和收益分配功能,使土地使用者既获得实际上的土地使用权,这不仅可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更重要的是可以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实际使用权的三权分离制度,彻底解除进城农民和农村非农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挖掘农村容人之量是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重要方面。

  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果品、肉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保鲜,实行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是一条适合国情的有效路子。

  调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结构、依次实现“应保尽保”。

  对于农民工来说,进城务工最为担心的是出现工伤没有人管,出现疾病没有人管,及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人管。针对农民工对社会保障需求层次的轻重缓急,应该急农民工所急,想农民工所想,优先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对农民工短暂失业阶段进行救助制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依次实现“应保尽保”。

  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

  强化农民培训的政府行为,建立健全由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布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