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来论选登:感恩之情不是号召出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17:33 金羊网-羊城晚报

  陈光豪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江西理工大学团委号召同学们给父母或家人写一封感谢信。(据新华社)

  近年来确实有一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需要接受感
恩教育。可令人不禁疑问的是,单靠号召“写一封感谢信”,是否能号召出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呢?又是否能够达到该校团委所说的“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学会如何对待父母的艰辛,学会如何做人”的效果呢?

  “积土成堆,德始足下”。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德化教育,关键是在日常琐事中不断地熏陶教化。比如,作为学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让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在点点滴滴的琐事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为学也重为人”,包括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家长,不能把孩子隔绝于家庭的任何事务,要适时适度地让他们参与家庭部分柴米油盐的“决策”,让孩子在更深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同时,也更深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德化教育,还要如一位伟人所言“要从娃娃抓起”,这也是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

  此外还应该看到,虽然中国一贯以“礼仪之邦”著称,这为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一个很好的感化氛围。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乏“厚黑之术”,我们呼吁“滴水之恩,当源泉相报”的感恩心态,可许多历史故事又一针见血地指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我们赞赏“糟糠之妻不可忘”的亮节,可又频频邂逅“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当头各自飞”的刻薄……这一切的一切,又在同时“污染”一些人的感恩心态。正所谓人是文化的沉淀,任何传统文化所折射的价值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还要警惕传统文化中消极的思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生那真诚的感恩心态,是“发肺腑之情”,不是学校的一纸号召就能“一触即发”,而要靠日常的熏陶而“厚积薄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消极部分“百发百中”的打击。

  (侯颖/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