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农大党委书记吕绳振:高等农院不是夕阳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18:38 经济日报农村版

  “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是农民致富的根本所在”!几十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高等农业院校仍然肩负着重要使命。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吕绳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

  高等农业院校大有作为

  记者采访时,吕绳振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归来不久,作为一位多年从事思政教育与高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他那清晰的思路和理性的思维,他提出自己的观点:高等农业院校不是夕阳学校,高等农业院校大有作为。

  对吕绳振来说,他到安农大是受命于“多事之秋”———刚来安农大不久就面临着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如何求生存、谋发展的问题。面对社会习惯性思维和轻农思想,面对农业院校由于带着“农”字给办学带来的种种压力,他做了大量而又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他说,从社会需求来看,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因此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市场潜力巨大;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农业院校提供了巨大的科技平台;从农业院校的实践来看,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农业院校曾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农业院校不是夕阳学校,高等农业院校大有作为。关键是学校本身如何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闯新路、练内功、抓适应、出特色。

  吕绳振还对记者作了以下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农民奔小康也亟需农业院校担负更多的责任;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反哺”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有不少省份相继取消了农业税。目前,农民增收加速,投资农业的资本迅速增加,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农业院校的发展。最近两年安农大招生中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不断增加,生源质量越来越好,也充分证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业院校良好的发展空间必定会进一步扩展。

  调整步伐要加快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低效益农业的影响,当前农业院校始终面临着很大的生源和学生就业压力,农业院校发展是有点让人担忧。吕绳振认为,当务之急,农业院校必须加快自我调整步伐。

  吕绳振告诉记者,一般招聘单位一听“林”字、“农”字头大学就表现出排斥心态,根本不去深查学生到底水平如何、学的是什么专业,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应聘时“受歧视感是明显的”。

  “在就业上遇到的困难和社会的误解,致使许多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的大学时,很自然地产生了避‘农’舍‘林’的心态。许多学生根本不考虑此类院校,有些对此有兴趣的学生也常常遭到原所在中学和家长‘善意’的阻止,农业院校在招生上也遇到了难题。这在前几年确实很普遍。”吕绳振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那是他刚到安农大不久,学校蚕桑专业招来的一个河南籍学生,报到后第一件事是要找吕书记,学生对他说,收到通知书后家里人都不让他来上学,他的一位亲戚对他说:“养蚕哪需要到大学去,我教你就足够了。”后来经解释,这个学生才明白养殖业并不像亲戚讲的那样简单,养殖致富紧缺的恰恰是科技知识。

  “但是,造成农业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的因素既因社会对农业院校认识上的偏差,也因学校自身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比如说有些专业并没有贴近和适应社会的需要等。这说明,我们一些专业招不到学生、学生找不到工作不完全是社会的事情,我们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吕绳振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在教学上的弊端。“当务之急是农业院校应该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快自我调整步伐。”

  “大学中的专业是为满足学生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的训练需要而设置的。因而我们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直接关系着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农业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加快学科发展,提升实力,调整人才的培养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贴近社会实际、更能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逐步走出困境。”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让吕绳振对学校改革有着更切实际的思路。

  强化特色求发展

  吕绳振认为农业院校要发展,办出特色和优势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他强调:“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必须以特色求发展。”

  安徽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在全国农业院校中首屈一指。当代四大茶圣中就有安农大的陈椽、王泽农两位教授。“酒香不怕巷子深”,多年来安农大茶学专业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形势。1997年农业部批准由安农大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农业部、安徽省共建重点开放实验室,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级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吕绳振说:“以特色求发展是农业院校办学的基本理念。”长期以来,安徽农业大学积极为“三农”服务,致力于教育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形成了以“大别山道路”为标志的鲜明办学特色。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学校累计推广各类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1500多项,培训学员200多万人,有100多项成果已发展成为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使十多万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同时,也使学校在积极投身和加速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中提高了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调整改造了学科专业,培育了新的学科生长点。1995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来安农大视察,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对安徽农业大学的调查》为题,对学校办学经验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安农大致力于教育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显著成效。

  在吕绳振看来,农类专业是农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农类专业、加强农类学科建设,关系到农业院校的长远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一般产品向“绿色”“无公害”产品转变的需要,自产自销向订单农业转变的需要,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的需要。出特色,关键在于提高质量,如何利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农类学科,使学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上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三农”服务,其核心内容是要提高质量,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使之能更好的适应服务“三农”的需要。

  在“服务”二字上下功夫

  采访中,吕绳振多次提到有些地方农民富裕不起来、农业不发达的现实问题。他说,有些地方不是因为土质不好、交通不便,关键是当地的农民种养殖观念、方式、技术落后,缺乏农业技术、管理知识。“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谈何“土里生金?谈何致富?”

  从安农大的办学实践来看,农村是很需要农业科技人员的,农大毕业生从事农业有着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有这样一组数字证实了吕绳振的观点:截止到2001年底,安农大的毕业生中,有1/6是处级干部,1/5是厅级干部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骨干。

  “要解决目前农业院校存在的困难,学校可做的工作有很多。”吕绳振首先讲到培训农村干部。安徽农业大学已组织了多次镇乡村干部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管理知识又懂农业知识的“土专家”。他说,加强这方面工作既实实在在为“三农”服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和声誉,同时也使乡村干部领导农民致富不再是空洞口号,而具备了实实在在的本领。

  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干部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管理人才对农村实现小康至关重要。农业院校有一个目标是必须要实现的:毕业生要愿意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乐意到农村挂职锻炼。

  吕绳振还强调,农业院校要坚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精尖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重。宽口径表现为懂技术、懂管理、具备多学科基本知识,农业院校学生仅学习单一学科知识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安农大坚持捆绑式科研发展思路,坚持科研为农户服务———农户应用需求反过来促进科研创新发展,把农业科技项目和经费与专家、农户相结合,并定期考查。这是一个良性且实际可行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持续发展要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创新思路,统筹考虑,在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上下功夫。他对农业类高校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经济日报农村版)

  链接

  大别山道路

  1986年,为了用科学和技术帮助曾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大别山人民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国务院作出了科技开发大别山的重大决策。安徽农业大学作为安徽省科技开发大别山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在帮助大别山区摸清资源、筛选项目、培养人才、推广技术等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在大别山区的8个主导项目中有6个是安农大支持起来的。另一方面,科技开发大别山,不仅为大别山区的产业开发提供了人才和科技支撑,也为安农大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学科专业的调整改造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使安农大在积极投身和加速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中提高了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这就是后来被多家媒体广为报道的“大别山道路”。

  吕绳振,男,1949年10月出生,安徽淮北市人。教授,发表论著100多万字。曾获安徽省社科二等奖、国家教委优秀中青年教材奖等。

  本报记者杨秀峰/文卢宜/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严查苏丹红食品
房贷利率上调
F1新赛季 围棋春兰杯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购房贷款提前还贷指南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图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