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6道“限价令”为何限不住农资涨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21:5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新闻分析:6道“限价令”为何限不住农资涨价? 新华社记者宋振远、董振国 今年春耕期间,尿素批发价一度比去年零售价还贵,引起广泛关注。记者追踪农资价格时,山东省物价局的同志对记者说,去年分别在1月、3月、4月、7月、9月和12月,一年出
6道 “限价令”为何限不住化肥价格上涨? 记者调查发现,地方和政府部门的理由大致有两个:其一,“部门联动”很难操作。化肥价格的调控,涉及物价、财政、税务、铁路、供销、电力等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保持政令畅通,形成合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从目前看,相关的调控政策包括化肥生产企业优惠电价、农用化肥优惠运价、尿素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还、磷酸二铵专项补贴、保证化肥生产用煤电油气供应等。其中一个部门、一项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就会影响调控的整体效果。 其二,“市场分散”难以管控。我国化肥市场已经市场化,销售主渠道也不复存在,监管和调控面大量广,操作性较差。过去,农资部门是农资销售的主渠道,控住了农资部门,就能控住市场。现在,农资生产企业改制,化肥价格的监管检查难度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资涨价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报告指出:“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细心人发现,“综合措施”代替了政府惯用的“限价措施”。 那么,“综合措施”到底指什么呢?今年3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部署采取了四项措施,包括对化肥生产用电、化肥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优惠价;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建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对尿素等化肥价格继续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出口,暂停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些“综合措施”短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改革农资市场管理体制。 事实上,化肥价格是把“双刃剑”。特别在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价上涨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利益,既保证化肥企业正常利益,又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把化肥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价位,是摆在宏观调控部门面前的“两难”问题。(完)(责任编辑:张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