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造"穿越"的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03:58 新闻晨报

  -记共产党员、上海隧道股份总经理周文波

  老一辈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流血流汗,吃大苦,耐大劳,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做新一代的先锋队员,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一定要贡献自己的智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解放社会生产力,创造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摘自周文波入党志愿书

  【周文波简介】曾祖父设计的大世界,成为上海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祖父设计的第一百货大楼,曾长期是上海商品丰富与经济发达的象征代码;父母亲则是上海地铁施工技术的首创人员之一;高考意外落榜的周文波,从一名隧道量测工开始,边干边学,现已博士在读。他研制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在延安东路隧道、轨道交通二号线、外滩观光隧道等多个重大地下工程中大显神威……

  2003年7月,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周文波,成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刚过不惑之年的周文波,众多荣誉加身: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建设功臣、上海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第三届十大工人发明家……

  个子虽然不高,他却能驱动盾构这般庞然大物,在申城地下完成一次又一次艰难的穿越;

  隧道工人出身,他却一举突破日本的技术禁区,令外国专家都发出“创造奇迹”的由衷赞叹;

  英勇的抢险指挥

  从一个电脑盲起步,他开发出的“隧道计算机专家系统”被人们誉为“中国的深蓝”。

  ……

  一连串的奇迹加身,众多的光环笼罩。记者相信,未曾谋面的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波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这使记者走近他、了解他的愿望愈发强烈。

  从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往外望去,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大连路隧道近在咫尺,车辆畅行其道。然而,人们很难想像通途背后潜藏的惊险———

  2003年7月1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险情降临轨道交通四号线施工现场,流沙涌入隧道,地面出现塌陷。时任隧道股份副总经理的周文波,受命指挥南浦大桥车站段的抢险。

  “就是那次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谈到抢险如此惊心动魄的话题,周文波表情平静,甚至带点调侃的意味。

  上午9时,周文波第一个下到发生险情的隧道里。

  临电中断,深藏在黄浦江下30米-45米处的隧道里一片漆黑,寂静中只听到远处隧道壁管片发出“砰、砰”的断裂声。这无尽的黑暗,这可怕的断裂声……仿佛随时会扑过来将人吞噬。

  前面到底怎么样?为了掌握第一手情报,周文波打开手电,踩着泥沙摸索前行。发生险情的位置大约距隧道口1500米,周文波走到大约1000米处就再也走不进去了。

  “你问怕不怕?能不怕吗?”周文波开始有些激动,但当时的他真的不记得“怕”,对事故的震惊,抢险的紧迫感,使他来不及多想,就走进了隧道深处……

  “那几天,周文波至少60个小时没合眼。”当时参与抢险的盾构分公司的凌宇峰说,“我休整了一天再过来时,他已经进医院了。”

  过度疲劳加上痛风发作,周文波脸色苍白,脚肿得穿不进鞋,吃什么吐什么,甚至连矿泉水也喝不进去。当时现场负责后勤的汪申江对此仍记忆犹新。

  “他不去医院,我只好去请医生。”晚上,汪申江跑出去给董家渡附近的市二医院打电话,医院值班领导得知情况后,破例派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女值班医生。

  到工地为周文波一量血压,低压竟然达到120!医生急了,连忙将周文波弄进医院,服药、打吊针,从晚上9时多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多。

  但等到医生再来查看时,周文波的病床已经空荡荡,人不见了———原来,他又去了抢险现场。

  执着科研的导师

  “现在还经常去工地吗?”记者问周文波。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人员,而是一位事务缠身的上市公司老总。

  “每周至少有半天上工地,习惯了。”周文波淡淡地说,尽管现在应酬多了,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晚上8时以后是他的私人时间,“我要静下来想想技术问题。”

  34岁的赵峻,是隧道股份工程部主任。同时,他还是周文波带教的徒弟。1998年的一场师徒之约,至今还在延续。

  根据赵峻掌握的情况,周文波在接任总经理职位后还经常跑工地。不打招呼,不声张,一到工地就跟工人聊问题,收集最原始的数据。

  2004年11月,赵峻所管辖的项目部在轨道交通六号线使用双圆盾构推进施工,遇到了一个“硬骨头”。隧道要穿越浦东源深路下的原水箱涵,这个箱涵关系全市50%(日供水170万吨)的居民用水。当时,箱涵距盾构顶部仅约1米,为了确保居民用水,要求盾构穿越时引发的箱涵沉降不能超过0.5毫米,精度要求几近苛刻!

  “啃骨头”自然少不了周文波。在施工的两周里,周文波每两天就要赶到浦东工地,跟工人一起看报表,分析各种数据,调整盾构参数,最终盾构成功穿越箱涵,居民用水无恙。

  到现场为技术攻关掌握第一手材料,周文波一直这样坚持了多年,即便是痛风的老毛病发作,脚痛得不能沾地,他还是要下隧道。

  2003年11月的一天,周文波忍着痛风之痛查看完天津地铁项目,飞回上海虹桥机场。下飞机后,他竟连行李也拿不住了,咬着牙,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往前磨,一段平常快步走完的通道,他足足磨了几十分钟。

  “我急得真想找个残疾人轮椅车来推他了。”赵峻回忆说。

  “中国深蓝”的发明者

  此时,周文波站起身,指向一套等离子显示器的大屏幕,屏幕上正不停地滚动显示着各个施工现场的状态。

  “虽然距离新加坡约4000公里,但点击鼠标,我们就能实时查看那边项目的施工状况。”言语间,周文波把握十足———这就是他开发的“盾构法隧道远程实时管理系统”,能把专家的智力资源、计算机的技术资源和互联网的信息通讯资源结合起来,将每台盾构联接到网络终端。有了它,工程师们犹如生出“千里眼”,无需再频繁地赶火车、乘飞机到各地查看,而只要在上海的办公室拨个电话,瞬间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工地的情况、盾构的运行,甚至可以让技术人员随时控制远在千里之外的盾构施工。

  “系统网络延时最多不超过0.2秒。”周文波不经意地说道。然而正是这0.2秒,让4000公里外的新加坡工地尽收眼底。

  眼前的周文波对计算机技术侃侃而谈。但谁也不会想到,当初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他因为不太懂计算机操作,意外地闯下一场祸。

  当时周文波在研究所里摆弄一台286电脑,本想用它计算一点东西,无意中却输入“format”指令。顷刻间,藏有单位员工重要资料的电脑被格式化了!

  意识到闯祸的周文波,一整天都惴惴不安,晚上还跑到所长家里当面作了检讨。

  “这个教训让我铭记在心。”回忆起往事,周文波脸上闪过一丝歉意,“但犯错不要紧,说明这是薄弱环节,输了就要在这里赢回来!”

  之后,虽然工地干活很苦很累,可周文波仍然坚持学习,不断钻研,熟练地驾驭计算机技术为其所用,助力隧道技术的科研。

  后来,周文波开发的另一得意之作———“隧道施工计算机专家系统”,曾让他在上海延安东路南线隧道施工中一鸣惊人。当时,他把世界上几百条隧道施工技术参数和实际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专家系统内,经过数十次模拟试验和上万次精心计算,终于找出了日方设定的盾构施工参数存在的缺陷,并针对上海特有的土质作出修改,最终成功穿越被日本专家喻为“鬼门关”的黄浦江底超浅覆土层!后来,日本专家特意发来贺电称,周文波他们创造了奇迹。而人们也把他的“专家系统”同击败许多著名国际象棋大师的机器人“深蓝”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的深蓝”。

  直到现在,周文波还在不断完善和升级专家系统,使它除了能指导盾构施工,还能评估地下施工和地面建筑的相互影响。智商不断提高的“中国深蓝”,助他和同事们在上海隧道建设史上跨越一道道难关:“四龙相会”、“三龙过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